24年献血200次,总计献血量83900毫升……从2000年6月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至今,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周新忠数年如一日的坚持献血,将无偿献血当作救死扶伤、传递力量的又一战场。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献血大王”。
“尽管行动不便,但我的血液很健康,我想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49岁的周新忠已经将献血作为一种习惯,无论是单位组织的集体献血活动,还是在自己日常生活中,他始终走在献血第一线。
24年如一日 他捐出16个成年人的血量
8月23日早8点,在新星南路献血屋内,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娄底市献血“达人”周新忠格外引人注意。在这里,他完成了人生中第200次无偿献血。谈及献血经历,周新忠说他第一次无偿献血完全是偶然。
2000年6月,从外地打工回娄底的周新忠,在经过一辆无偿献血车时,发现车旁贴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O型血告急”,献血车旁的志愿者发着宣传单,向来来往往的市民宣讲着无偿献血的好处和意义。
“这是急人所急,人命关天的事。”想到这里,周新忠接过传单,有点儿费劲地走上献血车。他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他的献血量是300毫升,“鲜红的血液顺着输液管流进输血袋中,印象很深刻。”
第一次献血的经历,让周新忠对献血有了简单的认识,“血液没有办法人工生产,只能靠人体去捐献。”此后,周新忠无论是在娄底本地,还是外出谋生,只要条件合适,他就会主动参加,献出一份血液。
能献血也能“造血” 带动身边人一起参与
“母亲总叮嘱我,呷一只鸡也补不起一两血。不过,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后我发现,献血能促进新陈代谢,这么多年也未察觉有什么副作用。”周新忠表示,这些年,除常驻点娄底外,他先后到岳阳、湘潭、株洲、邵阳等地参加献血活动,有时候他会组织一批志愿者,到长沙奉献爱心。
这样一献就坚持了24年。他在继续着义务献血的同时,又报名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员获得批准,只要配型成功,他准备随时应召为不幸者捐出骨髓。在这二十四年里,周新忠获得过“湖南好人”称号、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6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荣誉。次次挽袖,滴滴热血,生命接力的步履不息。
周新忠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家庭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只有动员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才能挽救更多生命。他不仅自己积极参加无偿献血,还常常利用自己多年献血的经历和体会,现身说法,动员周围的人参与无偿献血。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单位的同事和亲戚朋友,先后有300多人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周新忠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周新忠说,自己是幸运的,从小得到了社会上许多朋友的帮助,献血是为了感恩,而坚持则是因为大爱。走过24年,周新忠没有停止献血的打算,只要自己身体条件允许,他就会将爱心献血的事业一直坚持下去,用一腔热血帮助更多的人。(李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