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9月12日> > 第12版 > 新闻内容
身影消失在湖心岛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吴新建

  故乡,有条长长的石板路,一头连着安化茶马古道,一头系着后人剪不断的牵挂。上了年岁的老人都叫它官路,乘兴在灯下讲路上发生的奇闻轶事,打发单调而缓慢的山里时光。

  历经百年沧桑,路面磨得光滑发亮。乘轿的官吏,挑担的脚夫,策马扬鞭的侠客,走亲访友的行人,用各自匆匆的脚步丰满着山中岁月,见证着古道曾经的热闹繁忙。

  不曾预料,大江口水库蓄水后,高峡突然冒出平湖。从此,古道被岁月的风沙无情地湮没,一段掩映在连天的衰草里,一段沉没在湛蓝的湖水中,芳草古道,由人凭吊!

  娘在的时候,家是头顶灿烂的彩云。金黄的稻穗,青葱的菜园,黄牛晚归,鸡鸭成群,用烟火铺起童年的油画长廊。就连无名的杂花小草,在微风摇曳中也显得雅致而生动。

  多少个雪花飘洒的日子,带泥的落花生,爽脆的红薯片,在桐油沙子的翻炒中欢快地跳跃,一家老小围着火炉不时饱饱口福,和娘开心地聊着家常,柴火在黄狗的叫声中熏黑了木屋,温暖着归心;每到春来,门前涨满一池碧水,远山云雾飘飞,山水的恒久依恋,沉淀了老家的血脉与灵魂,醉了游子,梦入丹青。可娘狠心一走,老屋前坪只剩萧萧木叶,一地秋风。没娘的崽,再多的哭泣,不过是尘世的煽情,不为娘已隔世远走,只为坟前年复一年草木青青。

  娘忙碌一生,耕作不止。记得娘走之前,我提着娘用过多年的竹篮,带上那把状如弯月的镰刀,照着娘的吩咐去采蘑菇,谁知此行竟成娘野外劳作的绝唱。

  其时娘行走十分困难,却艰难地支起羸弱瘦小的身子,沿着小路艰难地挪动,随后就地盘坐在竹林旁的石头上喘息,目送我走进后山的松林。那一刻,望月台前树影婆娑,清脆的鸟鸣,嗡嗡的蟋蟀声,牛羊的呼朋呐喊,和伴着昆虫的唧唧呢喃,犹如娘在我耳旁慈祥低语,不断摇动我命里旋转不息的经筒。我一声声呼喊着娘,问哪里可捡到蘑菇,娘隔着远山不停地回应,声音依旧那样亲切祥和,却听得出已极度虚弱。

  透过林子,远看娘清瘦的背影,我心里头一阵阵钻心的痛,隐约感觉娘离开的日子已经不远,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沾满衣襟。

  每次离开家的时候,娘都会踮着脚,站在门前的石墩上,千叮咛万嘱托。我一步三回头,总能看到娘久久不肯离去的身影。待小船转个弯,在湖心岛消失了踪影,依然能看到娘仍在不停招手。如今啊,长满青苔的石墩依旧镶嵌在坪前,娘用了一生的灶房落满了尘灰,篾制的箩筐,残缺的坛罐,布满锈迹的农具,堆放整齐的干柴,安静地躺在杂屋的旮旯里,失去了娘手上的温度,显得落寞而凄凉。今后的日子还有谁,再把山里娃子如此深情呼唤?

  记起娘在长沙看病的日子,等待显得格外漫长。附二的病检结果,无情地撕裂了我最后一丝希望。几经劝说,娘答应我到世界之窗看看,这也是娘有生之年唯一的远行,成了母子相依的珍贵回忆。娘一生省吃俭用,顶住父亲重伤致残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凭着超乎寻常的信念,一次次撑起儿女的朗朗晴空,哪有闲暇去光顾山外的世界?在公园的游玩虽然短暂,湖畔的柳荫下,回廊的石椅上,娘笑得孩子般开心,一投手,一回眸,成为我梦境里最为暖心的时光。

  不经意,在外又漂泊了四个年头。来去匆匆的日子里,家已渐行渐远,记忆却是那么刻骨铭心,一回回触动脆弱的梦魂。娘那熟悉的挥手与笑容,早已融入山色空蒙的湖光倒影里,摇曳成心底一段味重情浓的追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到娘,我的眼泪就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但愿来生还有娘最真的牵挂,我多渴望是娘放飞又紧握的风筝,在广袤的天幕下,时刻守侯娘熟悉温暖的背影。

  残阳如血,青山隐隐。划过波心的小木船,晃悠悠地漂泊在江面,不知疲倦地迎送往来过客,记录着大山的喜乐与哀愁。

  只是远离红尘的渡口,再也看不到娘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为儿女拉动回归的纤绳。没入水中的院落,山里汉子爽朗地说笑,宛如飘逸田野的一缕青烟,渐渐模糊在远方。水向上流、南瓜棚下、桥上喝水、瓦子坪里,那些口口相传的家常故事,能否唤醒牛山往昔的荣光?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