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王国安教授是我市新化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主管过学校外事处、国际教育中心等部门工作,他也是浙江省智慧农业协会顾问、专家团团长,湖南智库联盟乡村振兴研究所副所长。10年来,王国安教授从杭州往返娄底累计进行过500余天的实地调研,以浙江的“千万工程”与和美乡村为标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全面思考湘中娄底市乡村振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愿景,对我市乡村振兴与和美乡村建设大有裨益!
浙江“千万”工程是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通过实施“千万”工程,浙江成功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浙江的“千万”工程,也成了全国许多地方实施乡村振兴的范本。
王国安教授利用节假日,带领志愿者在山水间做研究、在大地上写论文、在田野里织锦绣。他也因为不间断地扶贫助学,智助“三农”,实地调研并开设各种讲座,足迹遍及浙江、湖南、贵州、广东、广西、安徽、上海、四川、重庆等10多个省市区,传播政治、商业、生态和精神文明,助推休闲农业与文旅开发,为乡村振兴精准发力。王教授也因此被业界誉为:浙江“千万”工程的参与者、“两山”理论的践行者、浙江经验的传播者、浙商精神的宣讲者、乡贤文化的弘扬者。
△王国安教授在涟源市茅塘镇竹制品企业调研
△王国安教授在双峰县石牛乡长丰村调研
记者: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按照《娄底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的要求,我市已进入了乡村振兴的关键期,请您结合在娄底多年调研的基础上,谈谈娄底乡村振兴具备哪些条件?
王国安:这么多年来,我通过走村入户、与当地企业家和乡村基层干部的座谈,我觉得娄底的乡村振兴条件好。我总结了这么五句话:清风正气官场新,党建引领树新风;交通网络四通达,基础设施根基稳;产业升级势头猛,“三品一标”显成效;文旅资源多丰富,地域文化品牌响;绿色生态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处。“三品一标”是指:农产品品质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记者:娄底市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还需要重点补齐哪些短板?
王国安:通过我对娄底各县市区农村的多年调研,我认为:第一,农业产业结构不优。各县市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产业链,缺链、断链、弱链明显,农业产业末成集聚格局,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二产业不成气候,只有分量极少的加工业,这是当前产业发展的致命性问题。农产品离生产标准化、监管智慧化、特征标识化、产品身份化还任重道远。第二,村容风貌不够秀美。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对民宅风格和村容风貌的指导和监管缺失,导致民宅、民宿和农家乐使用与本地文化极不协调的欧式罗马柱和白瓷砖,有的民宅奇形怪状,电杆电线七横八竖,垃圾、杂物、农具等乱堆乱放。第三,集体经济亟待壮大。第四,移风易俗需要发力,文明卫生程度有待提高。第五,乡村旅游需要升级。第六,文化振兴急需精准发力。一山之隔的安化县,有黑茶院士工作室、黑茶博物馆、黑茶大剧院、有《天下茶道》实景舞台剧讲故事、说历史,在杭州的文化圈都有高精尖的营销团队,其英文营销视频片在美国纽约广场播放,这些都值得娄底借鉴。
记者:您对娄底乡村全面振兴有哪些建议?
王国安:根据上级要求,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我通过对标“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发源地浙江安吉县余村的调研,借鉴日本、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认为:一是要加强与浙江等地的交流和合作。娄底和浙江合作有渊源,有基础。比如在杭州或义乌建立娄底飞地,设招商中心或娄底名优特农产品展示销售中心,让娄底的产品走进长三角,走向全国和世界。为此,我牵头组建的新化县经贸促进会浙江分会、湖南师大浙江校友会、湘之优品(杭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我任顾问的义乌博裕会展公司愿牵线搭桥,干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在娄底与浙江之间多领域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二是招贤纳士,广泛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建立国内外娄底籍人才库,成立院士工作站和专家教授工作室,引领各行业的发展。引导在村村民和在外的成功人士回村共建、共治、共享和美乡村,促进人才、资金、技术下乡,汇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湘村力量。三是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产业振兴。我们要以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为主线,走质量兴农之路,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转向既增产又提质。要吸引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领军型企业”到娄底兴业,培育一批产业规模大、加工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要打好“区域公用品牌+产地独有产品品牌+企业知名品牌”组合拳,让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打造全国全省的名特优农产品重要供给基地。以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加工流程和工艺、统一包装设计、统一质量标准,打造若干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四是不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高效融合。推动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结合,并与工业、物流业、休闲旅游业、服务业等多元化业态进一步融合,实现农业+旅游、农业+田园、农业+养生、农业+电商、农业+产品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具体来说,就是重点打造稻作公园、研学基地、康养小镇,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五是持续提升乡村产业科技支撑。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六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向上向善,从言谈举止到行为规范,让每一位村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七是健全完善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记者:在乡村振兴方面,您对娄底市急需落实的一些具体工作,有哪些思考?
王国安:通过我的调研和思考,我觉得当前,娄底市要重点落实的具体工作有这么十项,一是要加大对油茶林种植的扶持力度。世界油茶林看中国,中国油茶林看湖南,娄底自然有优势,以新化游家镇振兴村和黄家岭村为例,那里有原始次油茶林上万亩,其油茶林长势茂盛,村民有上千年的油茶林种植和山茶油榨油历史,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二是采取“四八”措施。做到“八化”;美化、绿化、静化(红白喜事不扰民)、净化、亮化、规范化、数字化(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国际化;做到“八土”:游客住土房、干土活、听土歌、看土戏、喝土酒、吃土菜、当土豪、享土福;做到“八要”:要给景区和每种名优特产品设计一句过目不忘的广告词;要在景区打造一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要发动乡贤撰写当地的民间传说;要让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品牌、品牌变名牌;做到“八不”:不欺生、不排外、不媚外、不违约、不争执、不以次充好、不缺斤少两、不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第三,彻底开展五大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殡葬革命、厕所革命、村容风貌整治革命。第四是实施九条禁令,林区禁火,办公场所禁烟、禁嚼槟榔,公共场所等禁放鞭炮,禁猎,禁黄赌毒,禁伐,禁渔,禁庭前院后散养家禽,禁止红白喜事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第五是增设文明警示标识。第六是落实认证补贴,对种植大户的产品通过了农业部门的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后,相关费用由农业部门补贴到位。第七是继续对接科技特派员,加速在龙头企业培养本土种养专家。第八是杜绝种田补贴发给抛荒农户的现象,收回抛荒农户田地的承包经营权。第九是农民参加技术培训后颁发证书前必须参加测试。第十是以大带小,以大“吃”小,打造龙头企业。我在这里要重点呼吁的是:为了村民的健康,一定要让广大村民享有饮水知情权,对水库、山塘、溪河、水井的水要定期检测,检测结果必须立牌公示。如果落实到位了,对家乡的生态文明,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各级部门必须对污染源进行处理,必须用数字技术呵护好青山绿水,村民和游人一进入林区和水源保护区就应该收到当地有关部门的手机温馨提示或警示信息。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和美湘村的目标,一定会在湘中大地实现。
记者:我注意到,您在多个场合和微信群,反复告诫乡亲们”多跑市场,少找市长”。
王国安:家乡企业家要改变计划经济思维模式,要学会找客户和市场,尽量少找书记、市长、县长和局长,更不能去行贿送礼围猎他们,一定要学会客户和消费者至上,学好普通话和英语去开拓国际国内大市场;在产品的包装、价格、品质和款式上要学会迎合市场和客户需求。只有像浙商一样,“千方百计改善管理,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扩大市场,千方百计打造品牌”,家乡产品才能销往全国,走向全球;旅游景区和土特农产品也如此。希望家乡开放、大气、包容,我乐意陪跑引领家乡的景区管理者和企业家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推介会、展销会和博览会,使家乡的产品早日走向全国和世界。(王任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