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今天是: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9月26日> > 第13版 > 新闻内容
菩萨蛮·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查看次数:173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期主持 李爱文

  《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是来自南疆的曲调,曲名见于《教坊记》。后成为词牌名,双调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情调由紧促转低沉。作为词牌,《菩萨蛮》最早出现在唐代。据记载,唐宣宗很喜欢唱《菩萨蛮》词,孙光宪《北梦琐言》云:“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命温庭筠新撰进之。”《碧鸡漫志》云:“今《花间集》温词十四首是也。”唐昭宗还填制了两首《菩萨蛮》词。韦庄、冯延巳等也写下了很多名作。到了宋朝,《菩萨蛮》调的使用频率仍然很高,张先、晏殊、晏几道、苏轼、贺铸、李清照、辛弃疾等词人都有《菩萨蛮》词传世。此调在唐宋可以说是经久不衰。

  其格律如下:

  中平中仄平平仄(押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仄平平(换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换仄韵)。中仄中平仄(韵)。中仄仄平平(换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作品赏析】

  菩萨蛮·黄鹤楼

  作者/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起拍从大处布局谋篇,以高处极目落笔,造势辽阔旷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描绘了九派江河奔腾不息,汇聚成一片浩渺的水域。而一条蜿蜒曲折的铁路,将南北连接在一起。词人铁笔凌云,区区十四字便准确简洁地点明武汉三镇乃水陆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和形象特点。这两句对仗工稳。一横一纵,一水一陆,一众一寡,一自然一人工,一壮阔浩荡一漫长深远,用“流”“穿”二字作动态勾连,极度地展示了空间。而“茫茫”“沉沉”皆显露了朦朦胧胧渺无边际之境。再看“烟雨莽苍苍,”烟雨笼罩江天,使得开头两句得以更强力的拓展,收到了咫尺之内观万里之遥的艺术效果。再以“龟蛇锁大江。”一句写出俯瞰角度的多维变化,空间画面的层次由远而近,龟蛇两山隔江对峙,夹束江水,龟蛇与大江之间这一“锁”字独具匠心,不但回应了前面的“穿”字,有力说明这里地势险峻成为扼守江、汉的要塞。既写活了景物,也反衬出词人所站之高,视野之宽阔。也暗露词人当时的忧患心情。

  下片“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作为游人揽胜的圣地,而今已是黄鹤不知何处去,空余这座黄鹤楼,看到鹤去楼空,词人怅然一问。“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词人看到眼前景象,不免想到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把烈酒浇在滔滔的江水里,内心激动的思潮恰是长江中的波涛翻滚,也激起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整首词用四十四个字,囊括了当时的时代气氛、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以及词人的澎湃情怀,其内容错综复杂,并不亚于一部长篇。全词借登临之景,突出大江形象。将自然哲理、政治斗争和革命激情三者自然融合,主题思想特别集中,深刻感人。写景抒情、寓意于景,境界含蓄高远,语言沉着有力,用词新颖精警。虽“黄鹤知何去?”一句中“鹤”字与“何”字出律,但与主题内容的表达衔接十分和谐,可谓“瑕不掩瑜”。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