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9月26日> > 第15版 > 新闻内容
心中的煤油灯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陈远洪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娃,个个都用过煤油灯。而对于我,它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温暖,那么明亮,伴随着我成长进步,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整整地,23载。

  儿时,母亲要等到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才小心翼翼地从窗台上取下那盏小煤油灯。然后取下防风的玻璃灯罩,用手捂住一头,用嘴对着罩子内壁使劲哈上几囗气,再用块洁净柔软的布轻轻地擦着,仿佛怕把灯罩弄痛了一样。擦亮灯罩,母亲把灯捻子剪平,点燃后,在黑暗中猛然亮起的灯光,照亮了屋子和我的脸庞。母亲说,点煤油灯烟子多,点灯前一定要把灯罩擦干净,灯才明亮,若两天不擦,粘附在灯罩上的烟子就难擦去,灯就不明亮了。此后,我就学着母亲的样,点灯前擦灯罩,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手指够不着的地方用筷子包上布擦,直擦得通透明亮,没有一丝丝黑痕。以至我家的煤油灯总像新买的一样。看到的人,情不自禁地赞赏一番。当然,要点亮它,一定要经过母亲的同意才行。

  煤油灯在村里是个宝贵的物件,再穷的家庭也要有一盏。天一黑,就派上用场。上学了,晚上要作功课,母亲对点灯的时间放宽松些了,但仅对学习而言。其他方面,依然舍不得用灯。因为,除了家庭经济因素,还有煤油是战略物质,要凭票供应。晚上,我在灯下学习,母亲借着灯光忙着纳鞋底,补衣裳,纺线线,或剁猪草。煤油灯,带给我们母子温暖和光明。

  上小学三年级时,母亲得知我在校认真读书,就不再吝啬那煤油钱了。每天晚上,我把珍爱的煤油灯捧出来擦亮灯罩,专心专意写作业。用的是毛笔,要磨墨,不小心则弄脏本子。那时候社员出集体工,会写字的自备个记工本,记着每天做什么事,和哪些人在一起,然后报到队上去评工分。村里有几个不会写字的老伯见我读书用功,要我帮他们记工。我很乐意为他们记,一笔一画、工工整整,从不马虎,也无怨言。老伯们可高兴啦,天气热时轮流摇着蒲扇,为我扇风赶蚊子。要是碰到一些生僻字,先做个记号,第二天去问老师,对我进步很大,受大人夸奖。还有,那些用油少的家庭,把剩余的油票给了母亲,用油就不成问题了。煤油灯,让我心中有爱。

  读小学五年那年,母亲为我购置了一盏中号煤油灯。点上它,亮堂多了。当时工业品的质量不是很好,小厂生产的玻璃罩经不起长久高温,极易炸裂,使用时要倍加小心。为了使灯光更亮,我用张厚的白纸剪圆,在中间挖出个灯罩大小的圆孔,套上去,反射的光充足了许多,书本上的小字显得更加清晰。上了初中,还是走通学,但再不和母亲共一盏煤油灯了。我搬到楼上住,一张桌子一条凳一个简易书架,单独使用煤油灯看书写作业。夜深了,母亲上楼催我早点睡觉,可早晨总起不来。有几次看书太累,伏在桌上睡了,醒来灯盏里的煤油燃尽,灯罩熏得墨黑,鼻孔里钻满烟子。

  初中毕业后成了一名回乡知青。社员们白天在生产队劳动,夜晚便在村口闲聊打发时光。我舍不得花时间去村口或晒谷坪纳凉歇息,也不去朋友家围炉烤火聊天,洗漱完毕便与煤油灯为伴,春夏秋冬灯长明。春暖花开的灯下,心中充满阳光,感觉到青春的蓬勃力量;炎炎夏日的灯下,心中充满欢畅,清风送爽自然凉;金风飒飒的灯下,心中充满甜蜜,丰收的喜悦醉心房;滴水成冰的灯下,心中充满温暖,寒冬腊月不再漫长。

  1970年,我参加湘黔铁路建设,在营部任秘书。驻地没有电,照明也是煤油灯。由于工作需要,晚上要在灯下统报表、写稿子、刻钢板、印小报,常常忙到深夜。铁建民兵移山倒海的英雄气概,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艰苦奋斗的动人事迹,让我感动。我为他们鼓掌,为他们加油,写成报道稿在《铁建快报》刊载,同时还自编小报,为推进铁路建设进程鼓与呼,激励铁建民兵再立新功。煤油灯,照亮了我的征程。

  夜晚的时间多么宝贵啊,十几年来,每每煤油灯下,我在看书学习,一以贯之。我想起劳动人民、古人,一切有成就的人,活着的每一天,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浪费掉,十分珍惜晚上的时间,把它当作“生命的三分之一”。班固写的《汉书》这样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这几句读起来奇怪,怎么一个月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颜师古做的注释:“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十四五日。”这就很清楚了,古人把每个夜晚当作半日,每月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正是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对于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历代劳动人民如此重视,而且有许多大政治家也认真对待。如:“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写的是秦始皇夜间看书的情形。据刘向《说苑》所载,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国君很注意学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以暮也”。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在这里,师旷劝晋平公点灯夜读,拼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至于继续浪费,精神多么可贵!古人夜读,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以此获得生命的三分之一。这个三分之一,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只有珍惜它的人、不浪费的人、去争取的才能拥有。从这种意义上讲,煤油灯,让我也得到了生命的三分之一。

  1971年4月,我被选拔担任大队民办教师,学校发给老师办公用的是大号煤油灯,很光亮。我很珍爱它,每天擦一遍,一尘不染,光亮如新。夜幕降临,我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在煤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写作、学习,送走多个不眠之夜。

  1974年10月,我要去省城长沙读书了。临走前夕,我来到学校的小办公室,往灯里加满煤油,把灯座灯罩擦得干干净净,心多有不舍。我静静地坐在灯前,回想起在山村度过的每个夜晚,是煤油灯跟随着陪伴着见证着,让我心中充满阳光,充满爱,充满前进的力量。只要你珍爱它,空虚者会变得充实,懒惰者会变得勤奋,愚昧者会变得睿智,贫穷者会变得富有,追求者会有收获,奋斗者会有前程。

  23载,流逝的是岁月,留下的是记忆。心中的煤油灯,那束橘红色的光,一直照亮我一路前行。闲暇的时候,我将在煤油灯下写的至今还保存着的几本日记,以及发表过的作品,还有那初恋的情书,翻出来晒一晒,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不可复制的年代,心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