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社区干部接到居民反映,琼星楼地下室有积水,立即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及时处置
这是一次很少听说过的业务比武。
7月24日晚,娄星区乐坪街道在星星影剧院举行“星物管”物业协同治理大比武,12个社区的干部、小区业委会、片组邻“三长”同台竞赛,各展风采。上台打擂则围绕“星物管”治理体系工作的创新实践、亮点做法和突出成效为主题,通过情景剧、小品、解说等形式晒成绩、讲方法、谈经验、话发展。
“街道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互学互鉴、取长补短,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劲头,全面提升住宅小区物业协同治理覆盖质效,打造更多‘星物管’示范小区。”乐坪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璐表示。
2023年以来,娄星区针对住宅小区社会矛盾凸显、物业信访居高不下等难点问题,主动探索“枫桥经验”娄底实践,创新推广“星物管”小区物业协调治理工作。以打造小区“星阵地、星队伍、星治理、星服务、星管评”五星建设为标准,推动形成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多方协同、联防联治、共同治理的住宅小区治理体系。
在7月份举行的乐坪街道“星物管”大比武中,清泉社区荣获一等奖。其实清泉社区在地理位置、经济实力上没有什么优势,辖区内都是“有年纪”的小街小道。它能够在“星物管”取得好的成绩,就是充分发动社区居民都参与,发挥了每个人的力量。“社区靠活动,活动靠发动,发动靠群众。只有把群众发动起来了,我们什么工作都好做了。”清泉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倩很有经验地说。
现在清泉社区环境更美、治安更好、街道更繁荣。说到吃早餐、吃煲仔饭、吃蒸菜,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去清泉社区。
在“星物管”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更多的是要通过基层党组织、物业、业委会、社区化解基层矛盾,疏通小区“毛细血管”,构建更多健康和谐的小区。
乐坪街道街心社区人大政协机关小区有24个网格,1700多户。颜自玉是该小区的“物业问题”接线员。她这个岗位24小时有人值班。“物业能够自己处理的问题自己处理,处理不了的,报告业主委员会去处理。”
今年4月份,家住该小区47栋一位80多岁的向阿姨跟物业和业委会反映,她说她家里有异味。但是当业委会工作人员赶到她家时,又没有闻到什么气味。“我们至少去过5次,没有发现什么。只是下面有个食堂,但是厨房的排气管都是排到外面去了的。”负责处理此事的业委会成员杨亦辉说,“那您下次有气味就打我们的电话啊。”
一天中午,正在吃中饭的杨亦辉果然又接到了老人家的电话。为了能够及时掌握情况,杨亦辉连忙放下饭碗就往老人家家里跑。但是这次也没有发现什么。于是,业主委员会找来机关事务局、食堂、物业,到现场来一一排查。机关事务局还请人把老人家的厨房灶台、排烟管免费清洗了一遍。8月份以来,老人家再也没有打求助电话了。
为了主动将矛盾化解在初始状态,小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小区物业“三驾马车”共同发力。通过建立小区党支部,组建志愿者队伍,处理小区内的邻里矛盾、居住环境、安全隐患、突发事件;选取热心公益事业又有管理经验的居民担任业委会成员、小区楼栋长;开展读书会、法律知识讲座和相关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居民整体素质和小区管理水平;通过协商议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小区社会。
长青街道甘子冲社区华达小区属于老旧小区,留守老人多,群众诉求多元,“众口难调”矛盾难免。社区召开娄星区首场“楼宇会”,组织小区离市场最近、对市场环境和安全管理等问题反映最强烈的两栋居民楼党员、居民代表,就屠宰家畜扰民等突出问题尽情“吐槽”,并现场形成整改方案,解决了困扰小区多年的“揪心事”。现在该小区的“楼宇会”不拘场所、不限时间、不定内容,由党支部、居民、物业、业主委员会四大主体,协商解决小区矛盾。
近两年来,娄星区住宅小区按照分类处置流程共同处理3723件邻里矛盾,制止760余起违规行为,联席化解了40余个安全隐患,有效提升业主自治能力和联防联治效果,信访投诉量与此前相比下降了45%。
乐坪街道童家社区党总支书记付新兵在谈到实行“星物管”前后变化时说:“以前社区开展工作是我们社区干部推着居民走,现在是居民主动找我们。他们就如何建设好社区、管理好社区给我们出点子想办法。”
“我们小区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份子。如果我们这个小区能够和谐,能够幸福,那么我们的社会就稳定了。”人大政协机关小区业委会成员杨亦辉对小区治理更有感触。
目前,娄星区现有住宅小区485个,2023年完成12个小区“星物管”治理体系试点,2024年创建160个“星物管”治理小区。娄星区正以“微力量”汇聚“大能量”,“微治理”收获“大效果”工作思路,抓阵地、建队伍、搞活动、勤考核,高质量推进“星物管”工作,致力实现居民共建共管共治的良好局面。(谢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