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荷塘观音桥 谢昕华/摄
□ 谢辉利
“本土作家”“残疾人作家”,这是熟识我的人给予我的称谓。其实,这称谓更多的是鼓励,我真的称不上什么大的作家,但从在创作道路上不懈努力这个层面来讲,我自以为还是做得不错的。烛微深广人性,抒写生动篇章,这是我一直秉承的写作理念,写着写着,窄小的日子寄予无限的畅怀,一些睿言妙语人物故事纷至沓来。我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写评论,同时还做编辑记者。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家里边的各种获奖证书也越叠越高,我加入了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现在还担任新化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忙碌苦累是写作给予我的,欣慰自豪也是写作给予我的,《湖南日报》曾以《心中不变是誓言》为题报道过我,《娄底日报》曾以《生命的意义》为题报道过我。
说到搓手哈气从事写作,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那一年发表第一篇文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处女作”。那是1981年,我正在新化一中文科班读书,抽时间去电影院观看了印度影片《大篷车》,于是写出了《观〈大篷车〉有感》的影评文章,没想到在《新化影讯》上发表了。记得当时发给我1元钱的稿费,我拿这极珍贵的1元钱到书店买了一本《收获》杂志。从此以后,我逐渐喜爱上了写影评文章,后来在《大众电影》《电影评介》等杂志发表了不少影评文章,像《谢晋的探索同样值得尊重》《有必要建立电影比较学》《愿更多影片表现残疾人生活》《为什么现在的电影插曲唱不响》等都写得颇有见地,这些评论文章现在中文学术期刊网站中都能查到。
谁都不希望痛苦,曾经的痛苦有时像一枚钉子尖锐,但有句古语又说得好,“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勤劳了,奋斗了,成功便顺理成章,成为一种美丽的邂逅,成为记忆里的圭臬,目前我已在数十家报刊网络发表文章1000多篇。记得1997年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上班,拿起当天的《人民日报》阅览,竟发现我写的散文作品《轮椅驰过小城》发表在该报副刊上。2016年的一天,娄底市残联的领导给我打来电话,祝贺我的征文《爱心,残疾人的共同信仰》荣获全省残疾人文化周征文一等奖。前不久,我在网络中偶然查到,我在《散文诗》发表的散文诗《童谣》,竟与琼瑶戴望舒汪国真朱湘席慕蓉等名家一起,精选进“抒情诗一束”,一共精选进去的只有七首诗作哩!
自从真真切切地投入写作,似觉把一堵厚墙打开,让绚丽的花园涌将进来,让生活的光彩荡漾起来,我觉得自己全身心地把万物都爱了恋了。谈起作品荣获奖励和入选选集,我可说是一个“专业户”了,我曾在全国、省、市、县征文获奖30多次,所写的文学作品获过奖,所写的新闻作品也获过奖。散文《南门湾情思》荣获全国“炎陵怀”征文银奖,诗歌《为这样的父母歌唱》荣获全国“书怀杯”朗诵诗大赛二等奖,诗歌《旋转的轮椅》被收入当代文学作品展藏馆展藏,散文《三月桃花红》被辑进湖南省作家协会《新湘军散文卷》。我多次应邀参加国庆盛典和学术研讨活动,像参加全国名家名刊走进新化采风,像参加湖南省残疾作家研讨班,湖南省作协主席王跃文为我题写了“读书通神”“健笔凌云”的字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我尽量使自己的写作贴近现实生活,也就是说“文以载道”,也就是说“接地气”,尽量发挥新闻写作、文学创作的社会功能。那一年,新化县城最早开通公交车,我与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及时采写这则新闻,很快发表在《湖南日报》上。得知著名歌星朱晓琳到新化演出,我与县广播电视台记者前去采访。蒙洱茶是新化奉家的特产,其形细紧勾曲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其味香气持久醇厚鲜爽汤色明亮,我为其写出《蒙洱茶赋》,对其市场销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还发挥自己编辑校对的特长,力求自己“学中干”与“干中学”,现已编辑校对书刊杂志20多本,被一些行家里手赞赏为“图文俱佳”,每当编出一本好书也能产生满足感。
1981年,我以全县文科高考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湖南财经学院金融系,但由于左腿残疾而病退回家,我的那些同班同学筹资送给我20多本书,班主任汤世生老师在每本书上都写上这样一句话,“辉利同学,奋斗者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我噙着泪铆着劲牢记这句话。海明威曾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现在,我可以欣慰地告诉汤世生老师和那些送书的同学,这些年来没有迷失沉沦,在学习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断进取。当我的文学创作捷报频传的时候,当我被评为省市县残疾人自强模范的时候,当我的事迹专版在娄底市政府大门口展览的时候,我认为刻苦努力的自己配得上“奋斗者”这个神圣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