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主持 李爱文
山坡羊,最早为宋元时的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常用于剧套与散曲小令。曲牌中有“绣鞋”“纽丝”“妆台”等物件名比较常见,但牌名中有动物、家畜名则不多见,似乎仅有“羊”一个,如“牧羊关”“山坡羊”“羊头靴”“山羊转五更”等。“山坡”“羊”往往与北方人的游牧生活联系较紧密。元末周德清《中原音韵》列北曲牌三百三十五调,于中吕宫下“苏武持节”一牌,自注“即‘山坡里羊’”。
曲牌“山坡羊”往往还有附加前缀的变称,如“数落山坡羊”“侉调山坡羊”“奋调山坡羊”“吹调山坡羊”等。
其曲谱如下:
中平中去(韵),中平中去(韵),中平中仄平平去(韵)。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去(韵),(这里添一字)中仄中平平去平(上声韵)。平(韵)(这里可不押韵),中去平(押上声韵);平(韵),(也可不押韵)中去平(押上声韵)!
【作品赏析】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作者/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起调写作者途经潼关看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水本无生命,而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将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险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油然而生,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望西都,意踌躇”,作者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蹰伤心。这一层看
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所发动的战争惨烈图景触目惊心,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
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亦是全曲之眼,开拓和深化了全曲主题,引出了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们。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裸露出一份难得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