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主持 李爱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七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格律如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作品赏析】
起句写景起兴,点明是暮春初夏时节。“杨花落尽子规啼”,景物选用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所以承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友人被贬,要经过遥远的路程,去那偏远的云贵之边陲。“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转合句以抒情的笔调写出诗的主旨。诗人心中充满了愁思,无人可诉,无人理解,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所以要“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诉说了思念之情。让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随君直到夜郎西”,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可谓所托稳妥,让诗人的思念之情得以相寄,这一笔大胆,真诚。
明月象征着纯洁、高尚,诗人在许多诗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时照亮诗人和友人。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在这首诗中表达尤其出色。总的说来,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当地表达出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殷切关照和安慰之情,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