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双峰县梓门桥镇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把乡村车间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通过建好、用好、管好乡村车间,赋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红、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径。
走进位于梓门桥镇长来村的回屋里乡村工厂总部,只见机械轰鸣不停运转,60多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工人们或穿插在材料架之间、或围坐在工作台,眼力精准、手速熟练,敏捷地分拣、组装、质检、包装、定制的产品,以确保这些即将运往海外的玩具达到高品质的标准。
梓门桥镇回屋里乡村工厂总部负责人王学巍说:“西方的圣诞节快到了,我们正加班加点,要生产圣诞树、圣诞帽、圣诞袜、雪花等8万余件产品,赶在圣诞节前运往美国。”
这样的小工厂在梓门桥镇共有5家,隶属回屋里文创产业园。该产业园主要生产儿童益智类玩具、拼图及艺术装饰品、棉织品等产品,所有产品都销往海外。产业园的其他4个工厂分别位于黄马洲村、石壁头村、铃山村和山口村。这4个厂区均利用闲置村部、村小学及废旧厂房改造而成,目前已全面投产。其中,黄马洲厂区安排就业岗位60个、石壁头厂区安排就业岗位65个。
王学巍介绍,他之前在长沙做跨境贸易,订单较多,最大问题就是产品的品质和时效性难以把控。于是,团队一商量,决定“回屋里”自己办加工企业,生产产品。
王学巍说:“镇上得知我们有意建厂,多次来长沙邀请我们回乡看看。之前在黄马洲村办个小厂,试了下点,地方的政策很支持,村民也很愿意来工作,所以我们就很乐意在村里加办几个厂,扩大规模。长来村的工厂用地等手续审批是镇上派专人带领我们用最快时间办下来的。”
东湾村村民胡玲花说:“长来村的工厂建成后,我就来应聘上班了,赶工的时候虽然忙点,但每月能挣两三千元,很充实也很满足。”
梓门桥镇回屋里文创产业园乡村车间自创建以来,在家务农的村民成了名副其实的“上班族”。“小工厂”蕴藏“大民生”,确保村民就业、务农、顾家“三不误”,真正做到让闲置劳动力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成为梓门桥镇聚力乡村振兴就业帮扶,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的一个缩影。
梓门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提名人选陈向怀说:“村民有个工作,能挣钱,家庭不会返贫;就近上班能照顾到家里孩子和老人,能促进家庭和睦;工厂租用村上的闲置空房,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陈敏 彭新庚 朱小红 肖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