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主持 李爱文
本期我们来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作品《过零丁洋》。原文及格律如下:
七律·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韵),干戈寥落四周星(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韵)。
平仄中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中平平。(本联上句为本句自救的拗救方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作品赏析】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引出诗歌,回顾了早年科举入仕的艰难历程。明白写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战火的落幕并未给他带来宁静,反而是连绵不断的苦难和动荡。这里的“干戈寥落”不仅仅指战争的结束,也象征着政治的动荡和国家的不安,亦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颌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来比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这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诗人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汀州。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曾经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未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合叙事与言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诗歌前面六句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这激情慷慨的绝唱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