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汉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从1988年7月参加工作,到2025年2月,享受延时退休一个月的红利后退休,一晃,37年过去,昔日的蓬勃青年也成花甲老人了。
退休之际,感慨万千。其中,既有努力就有回报的欣慰,也有心愿未了的遗憾,更有虚度光阴的痛惜。但是,抚平心境,唯有感谢,最重最深。
我要感谢伟大的时代。正是求学的年纪,赶上高考制度恢复,让我圆了大学梦,跳出农门,赢得了一个更宽广、更敞亮的人生。
我要感谢党的教育培养。从学校到社会,从厂矿企业到政府机关,从县级市到地级市,无论在哪个地方、哪个单位、哪个岗位,党的光辉始终沐浴着我。
我要感谢生命中的贵人。是他们,让我在时代的洪流中、在如歌的岁月里,时刻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力量,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1988年5月,我即将大学毕业。资氮退休的父亲写信告诉我,《资氮报》创刊了,需要文字编辑。当年,大学生最好的去向是进企业,大型国有企业——湖南省资江氮肥厂是很多人十分想进的地方。但父亲是普通工人,除了给我提供点信息,其他也无能为力了。
这可如何是好?忽然想到了毛遂自荐。
于是,我将大学几年里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以及参与编辑的校报、采写的还算拿得出手的新闻稿子整理后,一股脑寄给了资氮的一位中层领导。这位领导又及时将我的情况提交给厂长办公会,厂级领导们研究后,一致同意接收我这“半个厂子弟”。
上世纪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的资氮,红得耀眼,享誉三湘与全国化工系统。当青春勃发的青年,遇上蓬勃向上的企业,自然就激情澎湃了。所以,在资氮那几年,我心无旁骛,别无所求,每天就是采访、写稿、编稿、读书,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功不唐捐,现在还能找到的几个荣誉证书,多少见证了当年付出的汗水。
转眼到了1997年。这年6月,因为贵人相助,我从资氮调到了冷水江市工商局,从事文秘工作。在企业,也是与文字打交道,但搞新闻与写材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特别是从企业到政府部门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面临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冷水江市工商局那些日子,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还好,1998年,我就获得嘉奖。这多少是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认可吧。
1999年10月,全党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期三个月的“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启动,娄底市工商局党组务求实效,拟从各县市区工商局抽调专人组建一个写作班子。经冷水江市工商局推荐,娄底市工商局研究,我十分荣幸地进了材料组。更让我意外,也倍感荣幸的是,“三讲”教育结束后,我顺利调到了娄底市工商局,从事文秘、宣传工作。
写材料是个苦差事。但老辈们常说,牛不背犁也会老。所以,在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始终保持一种埋头拉车的奋进姿态,生怕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多次获得嘉奖,写好材料之余,在各级报刊发表了相当数量的新闻、文学作品。我不敢说,那些年娄底工商系统迎来的高光时刻、获得的全国工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与自己有多大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文秘、宣传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2008年,娄底市工商局在全市工商系统评选了十大岗位能手,局长借鉴央视的做法,改革表彰方式,嘱咐我给每位能手写一段颁奖词。夜深人静,当我写到后勤服务能手、一位县工商局办公室主任时,情不能抑,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写这位能手,不就是在写自己吗?
时光在耕耘中流逝,容颜在奋斗中苍老。
2018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机构改革实行,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知识产权、物价监督、商务执法等多个部门组建成新的市场监管局。
2019年1月,娄底市市场监管局挂牌成立。
2020年5月,我以55岁“高龄”担任新闻宣传科科长。当这个科长,不但笔杆子要比较过硬,还要体力好、精力好。一些好心的同事都为我着急,怕我一世英名毁于最后一站。事实上,两年多里,我应该没有让大家过多地担心,也没有让大家失望,新闻宣传科获得的单位首批“十佳科室”荣誉(全局共有39个科室、若干个二级机构),个人获得的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非浪得虚名。
2022年9月,担任正科实职15年、按部就班晋升四级调研员后,我已经57.8岁。这时候,局里安排我协管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上我,专班办公室也只有两杆枪,我想当甩手掌柜都不行啊。而加大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是后疫情时代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手段之一,任务之艰巨、过程之艰难、工作之艰苦,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尤其是文字材料之多、数据调集之频、上传下达之繁,非一般干部能够忍受与应对。常常是,当别人在推杯换盏、或麻将或放炮罚或三打哈或卡拉OK的时候,我还在爬格子、调情况,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也不分白天还是晚上。领导们看在眼里,2024年初评先评优时,将一个优岗指标给了我。这个年纪获得嘉奖,也算是罕见的了。
风云难测。2024年5月,正当我准备站好最后一班岗,扎实工作几个月,然后光荣退休的时候,一场疾病缠了上来。让我感动的是,手术住院以及后续治疗期间,一些知情的亲友、领导、同事、同学、同乡纷纷给予我关心和关爱。这些关心关爱,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是悬崖边的用力一拉、是深渊里的使劲一提,为我减轻压力、调整心态、驱散阴霾、战胜恶魔,传递了温暖、注入了力量。
算来,工作37年,在企业工作9年,2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在政府部门工作28年,12次获得嘉奖、2次荣立三等功。另外,数次获评市、县优秀共产党员,数次获评中央、省、市、县党报党刊优秀通讯员,数次获评省、市政务信息先进个人,十数次获得新闻、文学征文奖。这些荣誉,原本无足挂齿,但此时罗列出来,多少是想证明、也能证明一点点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的。
俱往矣!
此时此刻,回忆起几十年的职业生涯,眼前浮现的都是最温馨的场景,脑子想到的都是最温暖的画面,心中钩起的都是最幸福的时光。这些场景、画面、时光,又汇聚成一股磅礴浩瀚的暖流,将心中有过的那一丁点寒意一扫而光。
我们这些65后,欣逢盛世,赶上了高考制度恢复,已经能够安静地读完初中高中,很多人还考上了大中专学校,大多具备了相当级别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文化素质。这时候,绝大多数干部的发展,就取决于机遇好不好、平台高不高,以及有没有贵人相助。
而我,是何等的荣幸!来自组织的关心、来自贵人的帮助始终温暖着我。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接受过去,才能坦然面对现实。
不忘本来,才能更好面向未来。
知足常乐,才能做到笑口常开。
常怀感恩,才能始终蓬勃向上。
衷心祝愿,你我都有一个温暖和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