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4月03日> > 第7版 > 新闻内容
“湘中鉴”里话征联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安敏

  “湘中相见湘中鉴”!很平常的一句话,却让我眼睛一亮。“湘中鉴”是一款酒,一看就是娄底的酒!娄底的水酒出名,糯米甜酒也讨人爱,但白酒生产没见气候,眼下却突然冒出一个地域酒牌子来。商家又推出一个征联活动,打出上联,广征下联。上联就是此文首句:湘中相见湘中鉴。

  对联之所以叫对联,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仗工整,追求严对、极对,这还仅仅止于词性、词型、词义指代以及词调。

  我对楹联的审美感觉是:真正的佳联是下联对上联含义上的突破与延伸,不是常见的可信手拈来的“天”对“地”,而是要触及目不可及的天外之天,即不能简单地以物对物,在酒啊烟啊等各种品牌中对来对去。独辟蹊径扩延意境,又能在词性、词型与指代中与上联严对。

  “湘中鉴”之征联,按上述这一应对主体原则,俱多把握如下——

  从内容上讲,上联字面没见“酒”,下联字面必破“酒”,且重点意旨在酒文化;

  从载体上讲,上联呈现的是地域与物品,下联不能再重复地与物,要出“人”与“心”,形成含义结构上的递进而呈现景与情的丰富性;

  从形态上讲,“湘”与“相”同音,一个有偏旁一个无偏旁,下联须遵此结构;

  从音节上讲,七个字只有两个仄声,且七个字中,字与音不断重复,下联不可走样,同字同音无疑增加了工对的难度,如果上联的“相见”用“相遇”一词,严对的难度大大减轻;

  从对联的直观性来看,下联首先应直接从“酒”出字,但不能再出酒名只能出酒意、酒趣、酒性、酒情、酒心也就是酒文化,直抒胸臆,在品酒的意气风发中达到征联促销的目的。

  征联的出手有难度才显示主办方的高屋建瓴!显出“湘中鉴”酒的不同凡响。

  我试一联,抛砖引玉:湘中相见湘中鉴醁友录得醁友悳

  醁,即美酒。悳,既是德。但此处宜用“悳”字,一是“德”系左右结构,从商业计,此联结尾一字,以字形不分开为吉;二是用“悳”字增加了文化的沉淀感与神秘感,能在不太熟悉的阅赏琢磨中加深对该联的理解与印象。

  此联力求表达:此地有好酒,好酒聚好友,好友品好德,好德酿好酒。这个归纳是中国酒文化之根,之美,之福。以一联道出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的广度、深度与高度;凭一联打出“湘中鉴”的市场操守而定位出品牌价值。

  这个下联运用的词性不是现今的通俗语音组合,略含文言气韵,与上联的口语化形成语感反衬,加上一个古字“悳”,或可埋藏一层隐意:若干年后也许有人会把这看成一幅古联,就联想到:这酒,也可能是老酒了!虽为笑谈,却是酒(久)文化之趣。中华美酒文化里,酒的名号星光灿烂,酒香四溢,俱因不同酒品、成分、功能等特征而产生。酿酒生产与觥筹交错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酒的别名、雅号、绰号便在民间广为流传,诗词、小说中常出现酒的代名词,如杜康、冻醪、壶觞、玉露等等,乃为中国酒俗文化一大特色。此下联以“醁”代酒,可让观赏者在稍有难解的咀嚼中走进酒文化之深处。

  这让我想起一则联趣。很多年前从长沙车返娄底,那是老路,过流沙河时见河中滥采沙石似是千疮百孔水流受阻,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流沙河河沙流沙流河不流。

  这不是把“流沙河“三个字绕出一句联了吗,有下联不?真是无巧不成书,再往前到了壶田,见道上凌空飞起一架渡槽,渡槽上大书三字:飞云渡。一瞬间下联脱口而来:飞云渡渡云飞云飞渡亦飞!真还是一幅联,词性、载体均对仗工整,两物形态“不”与“亦”相对,但平仄不工整,而且,上下联皆为物体之对,没有意义、意境之延伸,就品不出深意。

  客观地说,以物对物撰联,不难。如果这个“湘中鉴”的酒联征集也停留在物对物,其感觉也就如这“流沙河”对“飞云渡”,只见天对地,不见天外天。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