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卓君
前几天,和老公一起去新开的菜馆吃饭,店家端上来一盘用鸡蛋面粉包裹的花生米,笑容满面地对我们说:“这是枣阳特色菜,在娄底很少见,你们尝尝。”老公忙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夹了一颗,放在嘴里细细品尝,眼眶瞬间湿润,一滴热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他,想天堂的妈妈了。
婆婆从小极受家人宠爱,婚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结婚之后,因生活所迫,她开始慢慢学做饭菜、女红、挑谷打草、从事农活,因勤快肯干,做出的鞋垫远近闻名,加上公公又有木工的手艺,家里的生活也是红红火火,羡煞旁人。随着三个儿子的相继出生、读书,又加之搬去了枣阳城区,家庭生活压力陡增,光靠公公一个人做木工的收入已不足以支撑整个家庭的生活,不识大字的婆婆除了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外,也开始去厂里找事做,闲暇之余,她会给三个儿子讲述历史名人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最后成就不朽的故事,就是希望三个儿子都能好好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贫寒的生活虽然让婆婆过得很辛苦,但并没有让婆婆变成斤斤计较的“守财奴”。相反,她心地善良、重义轻财,一辈子不占人便宜。年轻时,还人粮食,总要多个一两斤;年老时,还人情,会多给一两百;买好吃的回来,路上遇见熟人,便热情相送一些;有时,舅舅拿着一袋袋的花生米给她的时候,她会给几个要好的邻居装袋送去。以至于后来婆婆不幸逝世,很多并不是很富裕的邻居都尽全力送了婆婆一程。
随着三个儿子成家立业,婆婆也总算苦尽甘来。在得知我有身孕且老公要去江西学习后,她马上从枣阳过来照顾我的饮食起居。2008年12月的一天,年近六旬的她坐着火车给我们背来了两床12斤重的大被子、两桶10公斤重香油以及婴儿出生所需的衣物等。寒夜里,冷风嗖嗖,满头大汗的她一脸笑容看着我。我十分不可思议的同时却也感动不已,婆婆年事已高,但身高却不足1米6,她是怎么带来这么多东西的?换做是我,也未必做得到啊。
婆婆虽未和我们同住娄底,但会经常性地给两个孙女寄当季的衣服,我们也会在空闲时候去湖北看她。2022年过年,我们回到了湖北枣阳,一大家子开开心心地带着婆婆去商场买衣服、去公园玩乐,那天,春阳高照,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和安详,怡然而平和。当时的我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那会是我们和婆婆的最后一个团圆年。
几个月后的一个深夜,我们接到二嫂打来的电话,一向身体硬朗的婆婆在起夜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然后突发脑溢血,再也没有睁开眼睛……年仅70岁的她撒手人寰。
那个夜晚,我泪流满面,坐在阳台上,看着夜空中的星星,不言不语。恍恍惚惚中,我心中升起一个念头:婆婆已经变成了天空中某颗星星,她有自己的轨道,夜晚升起,白天离开,所以只要夜间我们抬头,目光所及中那颗最亮的星星就是她,她只是换了种方式在守护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