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窨井盖虽小却关乎城市运行“生命线”。娄底市此前窨井盖管理存在权属交叉、人工排查效率低、整改责任缺刚性约束等痛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足“小井盖、大民生”,部署开展城市窨井盖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下决心、下力气解决窨井盖突出问题,提升城市品质,坚决守护群众脚下的安全。市住建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窨井盖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系统思维破题,创新工作举措,构建“责任法制化、监管网格化、处置闭环化、风险社会化”治理体系,提升管理质效。
针对以往“九龙治水”难题,娄底市构建“法规+细则+专班”三级责任体系。立法确权划界。以《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为依据,市住建局联合11部门出台《中心城区窨井盖管理实施办法》,首创“三谁原则”(“谁管理、谁负责”“谁所有、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责任清单,将城区道路埋设的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路灯、交通等各类窨井盖管理责任细化至11家管线单位,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安全管理机制。自2024年10月开展专项整治以来,累计整改井盖沉降、缺失等问题2530处,推动21处跨部门“棘手隐患”完成整改,下发24份督办函,约谈6家整改滞后单位,印发专项整治周报17期。
打破“碎片化”监管,构建“一井一档、分片统管、人机协同”立体网络。数字建档溯源。完成中心城区窨井盖普查,建立“一井一档”电子台账。对26875个专业井盖统一加装不锈钢“身份证”标牌,标注权属单位、用途、联系电话,发现问题群众可实时报修。协议统管破题。针对权属交叉、多管线共用的综合井盖,实行“协议统管+保险共担”模式管理。市住建局牵头,国网、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照明部门分片包干,对中心城区市政主次干道综合窨井盖分5个片区进行管养。各管线单位签订《综合窨井盖移交管养及维护的承诺函》。综合窨井盖全部投保,发生事故,由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处理,各使用单位共担责任。未投保的由牵头单位全额赔偿,倒逼风险防控责任落实。动态巡查织网。将中心城区划分为6大网格,实行“一格双员”责任制(巡查员+执法员)。整合执法力量,配备11支专业巡查队伍,安排巡查人员30名,实行“日巡查、周汇总”,构建起“管线单位自查、职能部门督查”的层级管理体系。
建立“发现交办跟办销号”全流程管控链条,破解“整改慢、反复改”难题。分级处置提速度。巡查发现隐患后进行现场交办。一般隐患(如轻微破损)4小时内设置警示标志、3日内修复;重大隐患(如缺失、深度沉降)立即启动围蔽管控,3日未整改则移交城管执法立案。跟办销号保质量。每月汇总巡查交办情况,编发《窨井盖安全隐患整改月报》,通报整改率、逾期率和工作排名,对排名靠后的单位进行约谈或问责,对管线单位整改情况进行现场“回头看”,实行销号管理。行刑衔接强震慑。建立“城管执法+公安打击”联动机制,实行窨井盖案件快查快办,通过“以案释法”宣传,窨井盖盗窃现象明显减少。
突破政府单一治理模式,构建“财政托底、保险分担、全民参与”共治生态。市级财政预算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中心城区窨井盖安全隐患整改,为专项整治提供有力保障。推行“保险+服务”模式,各管线单位统筹资金为综合井盖购买第三方责任险,覆盖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风险。保险公司建立“快赔绿色通道”,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日常巡查,发现隐患即时推送责任单位整改,实现“风险共担、服务联动”。制作《维护“小井盖”守护“大民生”》沉浸式动画宣传片,在机关单位、居民小区、公园广场等地广泛宣传,循环播放量达到20余万次,覆盖群众超50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居民窨井盖安全意识,营造“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治理氛围。(李敏 曾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