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7月03日> > 第7版 > 新闻内容
世间尤物,不敢妄取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海良

  曾公生平,嗜好极少,除了围棋,便是书法。

  曾公书法,师法古贤,风神凛然,宦海沉浮,人生感悟,凝聚笔端,自成一体。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七日,曾公记录了一件事:

  “黎寿民送手卷,系刘石庵、翁覃溪二公乾隆四十八年在顺天闱中所写,各临《兰亭》一本,又书诗跋甚多。余以其物尤可珍贵,璧之。又出其先人樾乔侍御诗稿,请为订定。阅至傍夕,不忍释手。”

  黎寿民(1820—1862),湖南湘潭人,曾公幕僚,咸丰二年(1852)进士。他请曾公为先父黎樾乔订定诗稿,给曾公送来一副刘墉、翁方纲《兰亭序》摹本作为酬谢。

  黎樾乔,官居监察御史,与曾公交往甚密。道光二十八年,黎樾乔辞官回故里,曾公专门作诗六首送他,曾公诗云“十年聚京辇,并头相呴濡”。

  手卷颇有来头:乾隆四十八年顺天乡试期间,主考官刘墉、翁方纲在闱中空余时,各自临摹了一遍《兰亭序》,刘、翁二位均是书法名家,临摹书圣的经典之作,堪称珍宝,难怪曾公欣赏把玩半天,到了傍晚,仍“不忍释手”。

  送礼者系旧交,无需曾公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利益,如此礼品,可收,也当收。但曾公末收,“璧之。”退了!因为礼物太珍贵。

  其实,黎寿民为人敦厚,淡泊名利。曾公书信中曾有描述:“黎寿民去岁来时,说明不作地方官,后又屡次请归,强留在此,若必令为祁门,不过速之行耳。”他送曾公礼品,纯属私人情谊,别无所求。即便如此,曾公仍洁身自好,忍痛割爱。

  两年后,42岁的黎寿民英年早逝,曾公亲撰挽联哀悼。可惜,那件摹本也不知所终。

  三个月后,咸丰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曾公日记里录了另外一件更加考验定力的雅贿之事:

  “是日,休宁瞿令福田送右军帖一本,王梦楼跋断为淳化祖本,且定为唐刻,考核未必确凿,而神采奕奕,如神龙矫变,不可方物,实为希世至宝。余行年五十有一,得见此奇,可为眼福。瞿令又送赵侍制仲穆所画飞白竹,上有施愚山、沈绎堂诸先生题跋,亦可宝也。余以世间尤物不敢妄取,审玩片刻,仍亦璧还。去年,黎令福畴送刘石庵、翁覃溪二公在闱中所书手卷,余亦璧却。此三件可称祁门三宝。”

  其时,曾公以两江总督高位驻节安徽祁门,辖内休宁县令瞿福田送来一本王羲之的字帖。著名书法家王文治(字梦楼)判断此帖乃唐代所刻,为淳化祖本。

  淳化法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这部字帖自然极为珍贵。另外一件礼物赵孟頫次子赵雍画的“飞白竹”,亦是难得珍品。

  曾公一见,欢喜至极:“神采奕奕,如神龙矫变,不可方物,实为希世至宝。余行年五十有一,得见此奇,可为眼福。”曾公日记很少用文字去称赞一件物品,足见珍贵。

  但曾公“审玩片刻,仍亦璧还”,理由是“世间尤物不敢妄取”。这世上太好的东西,我不敢平白无故地据为己有。能够一饱眼福,足矣!曾公心知肚明,瞿县长不惜血本送自己这两件稀世珍宝,肯定另有所图,尽管以两江总督之尊可以玉成其请,却有违自己做人的一贯原则,曾公怕自己经不住诱惑,不敢久留,审玩片刻之后,便火速归还。曾公慎独之德,律己之风,让人慨叹。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日,曾公五十岁生日前两天,他在日记载述:“鲍春霆来,带礼物十六包,以余生日也。多珍贵之件,将受小帽一顶,余则全璧耳。”鲍超(字春霆)是湘军霆字营统领,骁勇善战,深得曾公器重。对爱将馈赠的这份生日厚礼,曾公只收小帽一顶,以示领情,其余全部退还。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曾公给几个兄弟写家书一封:“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念言。”

  心存敬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终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伟哉曾公!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