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7月24日> > 第8版 > 新闻内容
梯田与云端之间:探寻娄底暑期教育的理想图景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盛夏的湘中大地,娄底的教育创新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娄星区水口村的智慧果园里,金黄的桃林下,孩子们踮脚摘果的欢声笑语与无人机巡航的嗡鸣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田园交响乐;在新化县“湘妹心宝村播学院”中,少年主播们正熟练运用数字技术,将家乡的山货卖向全国各地。这幅生动的图景,正是娄底探索素质教育新路径的缩影——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重构教育的时空价值。

  当“暑期焦虑”成为普遍的社会话题,娄底以创新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里既没有“填鸭式”的补习班泛滥,也不是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管理,而是开创性地将暑假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黄金期。

  娄底的暑期教育创新,深深植根于湘中大地丰厚的文化土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育融合”模式。

  劳动教育方面,在紫鹊界梯田畔,学生们亲手抟土制陶,在“汗滴禾下土”的实践中感悟千年农耕智慧;在涟钢的现代化车间里,中学生们记录钢铁淬炼的全过程,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工业史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村播学院”培育的小主播们,他们不仅掌握了直播技能,更通过电商平台将家乡的黄桃销往全国,实现了劳动教育从技能训练到价值创造的升华。

  数字素养培育上,娄底以“普惠+特色”破解城乡数字鸿沟。全市实现千兆光网乡村全覆盖,“AI科普进校园”活动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接触前沿科技。在“全民数字素养提升月”中,学生们通过政府“随手拍”平台参与社会治理,数字公民意识在真实场景中得到淬炼。这种“用技术反哺乡土”的模式,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娄底方案”。

  心灵滋养方面,奉嘎山的逆风成长栏目、大熊山的自然研学、孙水公园的生态观察等活动,精准对接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在曾国藩故居的定向越野中锤炼意志,在梅山民歌的传唱中宣泄情感,暑期教育成为情绪管理的天然实践场。这种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实践活动的做法,既自然又有效。

  在这个特别的夏天,娄底用创新实践书写着教育的时代篇章——让云端技术扎根乡土,使千年非遗焕发新生;用桃林的甜蜜治愈焦虑,以钢铁的意志锻造担当。当教育真正走出教室,迈向广阔天地时,暑假便成为了生命最饱满的拔节时节,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连接传统与现代、乡土与世界的独特坐标。

  娄底的探索证明:理想的教育,应该既能守望千年的文化根脉,又能拥抱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既要传承“耕读传家”的精神内核,又要培养“数字原住民”的现代素养。这种平衡与融合,或许正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所在。(周文宾 陈泽宇)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