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也是自然界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此时天地之间热气蒸腾,人体阳气外浮,腠理开泄,正是调养体质、祛除寒湿、增强免疫力的黄金时机。把握三伏养生之道,可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一、养阳固本,扶正祛邪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虽炎热,但正是“冬病夏治”的关键期。对于素体阳虚、易感风寒、慢性咳喘、关节冷痛等人群,可通过艾灸、三伏贴、温补食疗等方式温补阳气,驱散体内伏寒。常用穴位如足三里、关元、肺俞等,有助于提升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二、饮食清淡,健脾化湿
暑热夹湿,易伤脾胃。三伏期间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宜多食绿豆、冬瓜、苦瓜、莲子、薏米等清热解暑、健脾利湿之品。少食生冷、油腻、辛辣,避免损伤脾阳,造成湿滞内生。可适量饮用荷叶茶、金银花茶、酸梅汤等,既生津止渴,又助清热除烦。
三、起居有常,避暑防燥
三伏期间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中午气温最高时应避免外出,防止中暑。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冷热交替引发感冒或关节疼痛。适当午休,有助于恢复精力,调和阴阳。
四、适度运动,通畅气血
三伏天运动宜选在清晨或傍晚,避开高温时段。推荐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散步等温和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度,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切忌大汗淋漓,以免耗气伤津。(吴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