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环卫工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城市美容师”,他们或手持扫帚,穿行在大街小巷;或开着收集车,奔走于城市的每个角落;或扎在垃圾堆,为环卫科技赋能而刻苦钻研……“宁愿一身脏,换来万家净”。是他们,用劳动传递城市温暖;是他们,用汗水书写城市文明。他们的每滴汗水充满对这个城市的热爱;他们的每束目光饱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今天起,本报连续推出“城市微光·致敬环卫人”专栏,给您讲述10个普通环卫工人的故事,敬请关注。
今年50岁的刘君,是娄底市环卫处城南环境管理所分管生产的副所长,从当年的干清扫,到现在的管清扫,在清扫这个岗位,她一干就是26年。今年五一节,她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工作者。
从大学生到环卫女工
1999年7月,从邵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刘君,和其他10名大中专毕业生一起被分配到娄底城区环卫一线从事清扫保洁工作。刚跳出农门,读书回来又从事又苦又累的清扫保洁工作,刘君坦言当时落差很大,“确实非常失落,生怕见到熟人,每天上班把帽子拉得低低的,口罩捂得严严的”。除心理因素外,对刘君还有个体能上的挑战,她又瘦又小,身高1.52米,只有扫把高;当时体重不到90斤,要拖又笨又重的板车很是吃力。
这时,她遇到一位对她人生影响很大的人——曾腊英阿姨,当时是带她的组长,对这个刚入职的学生妹,曾阿姨从思想上开导她,说凭自己的劳动吃饭,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在工作生活上关心她,经常问寒问暖,刘君家在农村,过年过节要回家看望父母,阿姨总会帮她顶班。还有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影响,曾阿姨的丈夫是一名部队转业的领导干部,她如果反映,完全可以换一个轻松点的工作,但曾阿姨一直在清扫岗位上工作到退休。润物无声,刘君渐渐放平了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缘于环卫的婚姻爱情
在工作一年后,刘君遇到了自己的爱情。说起来也是与环卫结缘,为工作方便,于是她就近租房,房东看刘君朴实勤快,就把邻居家的小孩介绍给她。小伙子名叫贺勇庆,高大帅气,比她大两岁,从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在邮政部门工作。因为刘君工作的特殊性,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花前月下,但同样不缺少“浪漫”,从此后,不管是晨曦微露,还是华灯初放,刘君身边就多了个陪她清扫的身影,顺着这条路,他们共赴婚恋人生。
说到家庭,刘君一脸幸福,丈夫贺勇庆理解她、支持她,为她为家庭承担太多,付出太多。因为她把精力倾注在工作上,两个女儿上学的接送、吃住,都是丈夫操心。大女儿懂事独立,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从上学到工作,从没有让她操心过,现在已成为一名公务员。让她负疚不已的是2016年出生的小女儿,那天清早,身怀六甲的她像往常一样骑着“小电驴”巡查,可能因为颠簸动了胎气,第二天,只有35周的小女儿提早出生了。早产的小女儿,出生后经常咳嗽,多方求医都不见好转,后经省儿童医院确诊为小儿过敏性哮喘,这个病很麻烦,属不可逆,须经常服一种叫孟鲁司特的特效药。小孩5岁的一天,为迎接娄底创文复审迎检,刘君上连班没回家,在家的小女儿在老公没留意时,一次竟吞服了20多片孟鲁司特(只能服1片),当她深夜下班发现女儿脸上斑斑点点,知道药物中毒了,马上就近送到医院清洗肠胃,小女儿在ICU救治了一夜,她在门外守候了一夜,直到脱离危险,才长松一口气。
感恩社会对环卫工作越来越尊重
城南所地处娄底南大门,干部职工近200人,管辖面积60多万平方米,从保洁员、组长、路段长到副所长,刘君在这一片区一干就是26年,她坚持每天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遇到苦活、脏活、重活,总是冲在最前面,即使2021年担任副所长后,一辆“电驴”一把夹,仍是她的工作常态,巡查到哪里,哪里就是她清扫保洁的主场。
刘君说,这一路走来,虽有过辛苦,但更多的是收获,作为乐坪街“青年文明号”的首任班组长,带领团队打造了娄底中心城区环卫样板街。她本人先后荣膺娄底市服务明星、巾帼建功标兵、最美环卫工人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更可喜的是,随着城管进小区、进路段、进门店工作的推行,“全民管城共治共享”城市治理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时代在进步,市民素质在提升,环卫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城南所管辖的贤童街学校、单位集中,周边商户众多,流动摊点聚集,一到放学时段,一度白色垃圾遍地,是城区环卫工作的堵点和难点,后经过刘君和同事们的持续攻坚,贤童街的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周边群众对环卫工人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今年四月份,这条街上有家粉面店,特地推出一项爱心活动,邀请该路段30多名环卫工吃爱心餐,给每人发一把雨伞和5斤面条,同时承诺每周免费为这些环卫工提供2份早餐。刘君很感慨:“疫情后,其实这家店的生意也不是蛮好,老板的行为确实让我们很感动很暖心!”
刘君说,社会的尊重,老百姓的认可是她们工作的最大动力,她表示也要像曾阿姨一样在清扫保洁的岗位上干到退休。(汪伯雄 谢昕华 赵济昆 肖利兴 左琼 朱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