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在搭乘公交车时,因前门上车客较多,我就从中门“走捷径”上了车,坐好后,竟忘了出示《老年优待证》。搭了一站后,坐在我后面隔两排座位的一位中年男乘客发言了:“你还没付费哩!”我回头一看,中年乘客的话明显是针对我说的,我立即掏出红本本出示。中年乘客又说:“你应当向司机出示”。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我又往前走几步向驾驶员展示了证件,以证明我不是逃票。
这时,车上另有两位乘客小声议论起来:“这男人也是多管闲事,这位大爷一看就有70多岁了,还要人家付什么费呢?难道不知道65岁以上就可以免费乘车的政策吗?”
中年乘客:“我怎么知道他超过65岁了呢?”
……
因有点晕车,我没再参与议论,事情不了了之。
事后想来,“多管闲事”并非不好。那位提醒我买票的乘客是为了维护司机及公交公司的正当权益而发言;而另两位发议论的乘客又是为维护包括我在内的老年人正当权益而仗义,这又何尝不是“多管闲事”?
俗话说,道理不辩不明。笔者认为,比起老年人摔倒无人敢扶、看到有人碰瓷时避而远之的风气来,多管闲事的风气不知要好到哪里去了。在此,我要借贵报一角为“多管闲事”者点赞!(罗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