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不断进步的今天,肿瘤防治的重点已从“重治疗”逐步转向“重预防”。大量研究表明,40%以上的癌症可通过科学干预有效预防。掌握正确的防癌之道,是每个人守护生命质量的关键一步。
一、远离致癌因素,切断风险源头
戒烟限酒:烟草中含有约70种已知致癌物,是肺癌、喉癌、膀胱癌等的主要诱因;长期饮酒则显著增加肝癌、食管癌、乳腺癌风险。戒烟越早,获益越大;男性每日酒精摄入应少于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防控感染:乙肝病毒(HBV)、人乳头瘤病毒(HPV)、幽门螺杆菌等与肝癌、宫颈癌、胃癌密切相关。接种乙肝疫苗、HPV疫苗,及时筛查并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重要预防手段。
避免环境暴露:长期接触石棉、苯、甲醛、电离辐射等职业或环境致癌物者,应加强防护,定期体检。
二、优化生活方式,筑牢健康基石
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如香肠、腊肉)摄入。控制高盐、腌制、烧烤食品,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含黄曲霉毒素)。
科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有助于调节激素水平、增强免疫力,降低结直肠癌、乳腺癌等风险。
控制体重:超重或肥胖与13种癌症相关。保持体质指数(BMI)在18.5–23.9之间,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三、坚持定期筛查,实现早诊早治
癌症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定期筛查是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肿瘤的有效途径。建议:
5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粪便潜血试验、肠镜);
女性21岁以上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TCT、HPV检测),30岁后可联合检测;
40岁以上女性定期乳腺检查(乳腺超声、钼靶);
肝癌高危人群(如乙肝携带者、肝硬化患者)每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
长期吸烟者建议进行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
四、保持良好心态,提升免疫防御
长期压力、焦虑、抑郁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积极社交和心理调适能力,有助于维持机体稳态,增强抗癌能力。
总之,肿瘤预防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急措施,而是贯穿一生的健康实践。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结合科学筛查与健康管理,每个人都能掌握防癌主动权。(吴跃华 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