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
九月的风裹着新课本的油墨香,吹过校门口攒动的笑脸。孩子们被爸妈的大手牵着,卡通书包在阳光下晃出甜甜的光晕,叽叽喳喳的笑闹像撒了把糖。
只有壹壹(化名),小手死死攥着我的衣角。他一头扎进我怀里时,小肩膀绷得像块石头,像只被惊到的小兽,把脸埋在我衣襟里不肯抬。“周奶奶,”他的声音轻得像缕烟,“他们都有爸爸妈妈送……我是不是不一般呀?”
那声“不一般”,像根细针,轻轻往我心上扎。我知道这颗小脑袋里装着多少慌张:怕老师问“你爸妈呢?”怕同学带着眼神瞅他,怕自己变成角落里的影子。他的指甲悄悄抠着我的掌心,那是孩子特有的方式——用依赖藏起不安。
我蹲下来,替他理好歪掉的衣领。布料上还沾着他刚掉的眼泪,凉丝丝的。“傻孩子”,我摸着他软乎乎的头发,“你有周奶奶,还有陈老师,还有好多的‘爱心妈妈’呀。你那么聪明,大家疼你还来不及呢。”
他睫毛上的泪珠颤了颤,忽然悄悄抬眼看我。刚才攥着衣角的小手慢慢松开,转而勾住了我的指缝——像颗小种子,在心里悄悄发了芽。
往教室走的路上,他的话渐渐多起来。指着路边的小紫花说“像幼儿园画过的”,数着电线杆问“到学校是不是正好10根?”小手牵着我的手,一步一跳,刚才的慌张像被太阳晒化的露珠,只剩雀跃的影子。
这份安心,还藏在陈老师接过的那程放学路里。知道壹壹的外公年事已高,一天五趟接送扛不住,她笑眯眯地说“我顺路带壹壹一段”,让外公在半路等着就行。哪有什么顺路,不过是把孩子的难处揣进了心里,用自己的时间搭了座稳稳的桥。
壹壹的世界或许少了些寻常的陪伴,却被这些细碎的暖填得满满当当。他会记得,开学第一天那个用力的拥抱里,藏着“你不是一个人”的答案;会懂得,陈老师接过他书包时,指尖的温度就是爱的模样。
为了让他走进学堂,这两个多月,我们跑遍了不动资产、教育局、民政局、社区。租房、搞卫生、搬家,脚底板磨出了茧,可一想到他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坐进教室,就觉得浑身是劲。
可入学的坎刚迈过,接送的难又横在眼前。八十岁的外公早被病痛磨垮了,医院说随时可能失忆,甚至有危险,却要每天来回跑五趟接孩子。看他佝偻着背在路口等,我的心都揪成一团。
有人说“找志愿者呀”,可谁能懂这份托付的分量?年前壹壹的外公病倒快不行时,是我们志愿者日夜照料、四处求医,才把人从鬼门关拉回来。他怕自己走后,壹壹没人照顾,他就抓着我的手,想把壹壹托付给
我,眼睛望着壹壹的方向。那眼神里的托付,我怎能撒手?
我知道往后的路难走:要接送他上下学,要辅导功课,要看着他长高长壮;要顶着家里人的不理解,要忍着那些被骂做“精神病”的闲言碎语,更要攒着十二分的力气,才能护着他长大。
可壹壹做错了什么呢?他不过是想背着书包走进教室,不过是想好好成长。
多希望有人能看到这个家的难。让外公能喘口气,让我这双护着他的手能有个支点,让这个只想好好上学的孩子,脚下的路能少些风雨,多些暖。
毕竟,每个孩子的童年,都该踩着稳稳的阳光长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