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杰辉
2025年是我的伤心元年。何以说元年?那是经历过失去最亲的亲人之痛后,我才发现其他所谓的痛苦伤心都不算什么。是年3月,在不到20天之内,年迈的父母双双离我而去。自此,心被掏空,徬徨四顾,不知根在哪里,心往何处安放。正惆怅间,村里长辈告诉我,马上中元节到了,要记得回来给你父母烧纸钱。
我们湘中地区中元节的仪式活动主要有接公婆、打供饭、烧纸钱纸扎等。主要禁忌有不去水边、山林等地方,不要随意捡拾路边物品,夜间不外出并不得吹口哨等。
一年一度中元节,以前在我心中并无好感。只记得一是小时候每到阴历七月的夜晚,大人总是吓唬调皮的小孩不能到处乱跑,否则会碰到鬼;二是父亲总要在七月十四日那天烧纸钱,弄得家里烟雾缭绕。父母去世后,我一直期待他们走进梦里与我相见,但父亲一次也没出现,母亲则只出现过一两次,而且每次都是不过数秒就被自己哭声惊醒,心里懊恼极了。现在想到中元节居然还能与已故的亲人实现“人鬼情缘”,我又可以“见到”我亲爱的爸爸妈妈了,心中充满了期待。
按照习俗,七月十五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接已故先人亡魂回家,称之为“接公婆”。一般而言,接公婆回家是十一接十五送。但对当年新亡公婆,也许是他们回家的心情更加急迫,初十就要接了。
接公婆的仪式程序一般是:初十之后的某个傍晚,在堂屋神龛前摆上斋供三份、清茶三杯、米酒三杯,然后燃放一挂鞭炮,再对着摆放在神龛上的祖先遗像说些“请你们回家”之类的话,最后把遗像从神龛上移下来摆放到供桌上,公婆就算接回来了。
既然把先人接回来了就少不得招待他们,招待的主要方式是打供饭。打供饭早晨中午两餐必须规规矩矩摆上荤菜三个、米饭三碗、米酒三杯请他们享用。每天早晨中午两餐的菜是不能重复,更不能就上餐现成的,如用上餐现饭现菜就是大不敬,所供祖先是不接受的。另外,牛肉、豆腐、苦瓜是不能上供桌的,难怪我们当地有“话要讲得明,牛肉敬得神”的说法。晚餐则一如接他们回来时一样,只需斋供、清茶、米酒就够了。当然,招待更少不了陪伴,从接到送期间家里必须有后人相守,否则你把他们接回家自己又外出了,那更是大不敬。
对于有当年新亡亲人的人家来说,十二是最热闹的一天。当天所有亲戚七大姑八大姨、外甥郎牯子都要来齐聚一堂,为逝者送来衣箱、纸钱等所用之物,再带来鸡鸭鱼肉等,一为大家聚会所用,二为解决上供不能重复上菜之急。
有接就有送,公婆接回家住上几天就要走了。对新公婆在七月十三、对老公婆在七月十五为他们烧完纸钱、衣箱,再把他们遗像重新摆回神龛,就可以算是送他们回去了。
纸钱分为传统手工纸钱和仿制大额冥币。传统手工纸钱一般是在长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的草纸上扎满铜钱模样的圆形方孔,颜色分金色、黄色、淡黄、白色等;仿制大额冥币远看有点像新版的百元人民币,但面额比人民币大得多,有亿元张的、万元张的,千元张的都是少数。纸扎则丰富得多,有衣服等日常用品、金银财宝等奢侈品,也有房屋楼宇等高大建筑。
烧纸钱一般和祭祀祖先紧紧联系在一起。仪式程序一般是先请起当地的土地公公,请他把家中的先人亡魂引向回家的路,然后是逐一请起逝去的列祖列宗,告知他们家族发展近况、家庭成员是否平安健康等,也许这就是所谓“告慰祖宗在天之灵”吧。
请这些神明祖宗少不了和他们交流,而交流的方式是通过打卦、念颂并焚烧祭文来完成。卦由两块半月状木块或竹根做成,分阴卦、圣卦和阳卦。在我们当地阴卦表示领受之意,圣卦也称保卦,表示同意。至于阳卦,一般在掷卦中很少出现,其含义也很少谈及。
烧纸钱是很有讲究的。焚烧之先要对所烧冥钱、纸扎按照所领受的先人逐一分类贴上封皮。封皮的书写从右至左先写明所送物品名称、数量,中间写领受的逝去先人,最左边写奉送者及焚烧日期;对领受的先人称呼要准确完整,如对父母称显考(妣),对祖父母称祖考(妣)等;奉送者自称也要准确,称孝男、孝女、孝孙、孝外孙等。焚烧过程中及烧完后三天之内忌翻动,有的人为了快速烧完用棍棒不断翻动,或烧完后为了搞卫生早早把灰烬清理干净,这会影响领受者清点钱财物品。
烧纸钱时态度必须虔诚。记忆中先父在世时身材高大肥胖,加之又有严重风湿病,平日里连走路都极不方便,其他身体动作也略显笨拙。他烧纸钱跪地祭拜时,僵硬的身躯下跪要如竹节虫一样一节一节弯下去,起身时又要如竹节虫一样一节一节伸直了才站得起来,特别是跪拜时身体匍下去直至额头完全抵地,而臀部却高高撅起,整套动作相当虔诚,往往一个来回下来就累得满头大汗。每当我看到他那滑稽可笑的样子,就在旁边耻笑他愚昧无知。父亲却不躁不恼不解释,顶多用意味深长的眼神多盯我几秒,仿佛在告诉我以后会慢慢明白。到今天,我终于明白父亲当年的那份虔诚,分明是包含着对先祖的怀念、依恋、不舍,或是惭愧、弥补、赎罪。
相聚总是那么短暂,几天的中元守孝已不知不觉过去。为了表达对刚去世父母的深切怀念,借deepseek之力写下一篇祭文遥寄相思:
父母逝兮泪难干,中元节兮更断肠。
音容笑貌今犹在,养育深恩永难忘。
今奉寒衣与冥财,黄泉路上愿安康。
伏望慈亲皆得度,早登仙界到天堂。
哀哉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