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长明一家人)
好人家档案
姓名:罗长明
家庭住址:娄星区杉山镇万乐村
主要事迹:罗长明夫妇心系家乡留守儿童,为了留守儿童得到父母的陪伴,毅然舍弃深圳打拼多年的事业,回乡创办防腐木事业,吸纳村里的木匠和年轻人在家工作,让村里100多名留守儿童的童年不再缺少父母的陪伴。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这句歌词曾经让多少人流泪,也唱出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陪伴的心愿。
当今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他们的孩子往往只能留在家乡,由年迈的爷爷奶奶们看管,留守儿童成为农村的难题。在娄星区杉山镇万乐村,曾经同样要面对大量留守儿童的问题,直到罗长明的出现。
“我和老婆以前在深圳打工,2011年的时候收入就达到20多万了。钱虽然挣得不少,但是一直遗憾自己的孩子没在身边。”罗长明向记者谈起了当年的想法。萌生这个想法后,罗长明特意了解到村里留守的孩子还有很多,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留守在家的孩子们不仅缺少童年的快乐,还伴随着很多危险。
“希望能多陪陪孩子,更希望村里的孩子们都有父母的陪伴。”2013年,罗长明夫妇揣着这样的梦想,毅然辞去了深圳高薪的工作,回到了家乡万乐村,准备创办一番自己的事业。
“我们村里有很多老木匠,都有不错的手艺,却苦于没有施展的机会。”深圳打拼多年的罗长明有着敏锐的市场眼光,他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看上了很少人了解的防腐木行业,揣着从深圳赚回来的60万元在家里创办了一个小工厂。
当时的罗长明可是一个门外汉,为了偷师学艺,他带着人奔赴衡阳,在别人的工地上足足看了一周,差点被人当成了小偷。付出就有回报,罗长明的第一单生意就达到了20多万元,随后他的防腐木事业逐渐在娄底落下了脚。
“我为了吸引村民们来厂里就业,不再出去务工,特意把工资订得高于娄底的平均水平,最高一天有280元工资。”罗长明夫妇从未忘记回家乡创业的初心,创业初期就吸纳了18个村民就业,这18个村民的孩子们也就有了父母的陪伴。油漆工罗庆祥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全国各地跑每个月也就4、5千元的收入。如今在家里工作也有6000多元的收入,还能有时间照顾孩子了。”经过几年的发展,罗长明的防腐木事业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有40多名员工,其中还吸纳了村里的两户贫困户,让他们通过劳动成功脱贫。
2018年4月,罗长明开车回家时,偶然间留意到村里的水塘都没有安全防护栏,村里孩子们玩耍时存在安全隐患。挂念孩子们的罗长明立刻自掏腰包,为村里的水塘建起了又美观又耐用的防腐木护栏,一举解决了村民们的担心。对于罗长明一家的爱心,邻居胡艳一直看在眼里,她对记者说:“罗长明两口子平时孝敬父母,与邻居们一直和睦共处。他们还热心公益事业,为村里的水塘装上了防护栏,我们再也不担心孩子会掉进水塘里了。村里人都把他们一家当成了学习的榜样。”
从深圳回到家乡,短短6年时间,罗长明夫妇用行动实践了当初为留守儿童圆梦的心愿,万乐村村支书杨竹辉告诉了记者一组数据:“以前村里缺少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大概有100多名,如今只有10多名孩子存在这种问题了,这些变化离不开罗长明的付出。”
“接下来,我准备把厂子迁回村里,让村民们再也不要出去打工了。”罗长明踌躇满志地展望未来,他也将继续做好留守儿童的圆梦人。(肖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