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流韵——袁枚传》等80件作品获奖
(文学类获奖作家代表领奖)
4月3日下午,全市文艺精品创作促进会暨2018年文学艺术奖颁奖大会举行,会议对《随园流韵——袁枚传》等获得2018年度文学艺术奖的80件作品的作者颁奖。市作协、市剧协、市音协负责人发言,汇报了2019年精品文艺创作计划。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建平出席并讲话。
为了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娄底的文化文艺事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2017年开始设立娄底市文学艺术奖,每年评选一次,是娄底文艺类作品的最高奖项。2018年的文学艺术奖评奖分为文学类、戏剧类、音乐类、舞蹈类、美术类、书法类、摄影类、电影类、民间文艺类9个类别。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秉着好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注重作品的原创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突出本土性和地方特色,共评出80件入选作品。这些作品是我市2018年文艺创作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说明我市的文艺工作者是一支有实力、有特色、有建树的队伍,我市文艺家是一支锐意进取、富于创造、乐于奉献的队伍,是一支与党同心同德、与祖国同忧同乐、与人民同甘共苦的队伍。
今年3月4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强调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吴建平要求,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文艺界社科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着眼培根铸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积极投身“文化娄底”建设的生动实践。
吴建平要求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做到:一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我市丰沃的历史文化土壤,深入关注现实生活,了解社会实情,充分挖掘各类文化资源,特别是娄底地域文化中的精华和瑰宝,从中汲取积极因素,努力创造具有时代气息、富有娄风娄韵的文艺精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围绕中国梦、脱贫攻坚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和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重大主题文学活动和作品创作,以文艺的形式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注重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中找准结合点,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中找准切入点,从文艺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中找准着力点,不断推出一批“冒着热气”“带着露珠”“透着温度”、群众喜闻乐见,从而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二要积极探索开展文艺创新。要树立远大目标,敢于追求、善于创新,努力焕发创作激情,激发创作潜力,勇于突破,勇于超越,大力推进文艺观念、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段的全面创新,实现创作形式、风格、流派的多样化,实现体裁、题材的多样化,不断增强文艺作品的感染力和传播力。三要完善文艺创作引导机制。各级宣传部门、文联组织要认真履职,强化文艺创作引导,努力构建良好文艺生态。首先,要加强重大选题的策划和规划。着力发挥规划的组织引导作用,注重前瞻性谋划和持续性跟进,做到策划一批、生产一批、储备一批,形成梯度推进的良好局面。其次,要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奖励扶持办法,重点加强对文学、剧本、词曲等基础性环节的扶持,着手筹建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积极搭建文艺交流平台,发挥“指挥棒”“导航仪”作用,推动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第三,要营造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氛围。要千方百计加大对文艺事业的政策扶持和投入,对文艺工作者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真情关怀,多为文艺工作者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从事文艺创作,最大限度地释放精神创造力和艺术生产力,形成有利于文艺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
据悉,今年市里将着手制订出台《娄底文艺人才中长期培养与发展规划》,通过建立健全文艺人才的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文艺人才结构、提升文艺队伍素质。(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