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从本期起,本报推出“共和国将帅与娄底”专栏,敬请关注。
黄公略(1898-1931),湘乡县桂花乡(原兴让乡)朝阳村高模冲人,祖籍双峰县井字镇石坪村筻口。他是红军杰出将领,曾为广州起义、平江起义和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屡建奇功,威振敌胆。毛泽东曾为此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一词中,写下了“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之句。红一方面军成立后,“朱毛彭黄”并称于世。由于黄公略家乡高模冲,毗邻双蜂县井字镇和沙塘乡(这些地方当时均属湘乡县首里),加上他的外祖父家在双峰县梓门桥镇青兰村,年幼的黄公略常随母亲来往于双蜂,并在双峰高等小学就读三年。黄公略后婚娶刘玉英,岳家在湘乡虞塘,公略牺牲后,他的母亲彭氏、夫人刘玉英和女儿黄岁新,长期隐居于双峰境内,直到湖南和平解放,才通过中共地下党组织护送去北京。因此,黄公略一家与双峰渊源深厚。
1911年,黄公略在湘乡桂花村峒山小学毕业后,考入双峰高等小学就读。双峰高小的前身是双峰书院,坐落在湘乡中里永丰镇(今双峰县城永丰镇),这是当时一所比较进步的学校。与黄公略一同考入双峰高小的还有蒋字街(今双峰县井字镇)香炉圫的贺根良,两人均编在丁班。后来贺根良还成了黄公略的姨妹夫(黄夫人刘玉英的亲妹夫)。
黄公略夫人刘玉英是湘乡虞塘人。黄公略牺牲后,她带着女儿黄岁新在蒋市街贺根良家隐居多年,又先后隐居在梓门桥娘家、黄公略的外祖父彭复中及彭族人家中,其间她们还在永丰镇和塘街住过一段时间。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叶剑英从延安来到武汉长江局,徐特立和王凌波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前,毛泽东主席都提到黄公略,委托他们到湖南后,不要忘记去湘乡寻找黄公略的遗孀。1939年4月,周恩来到衡山游击干部训练班视察时,想到那里距离黄公略家不远,就以与叶剑英的名义.给刘玉英写了一封信,派人去寻找。这时,黄公略的夫人正住湘乡虞塘娘家的碓屋里,收到这封信时,哭得死去活来,一则确知黄公略已经牺牲,二则得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都在惦记她。这封用毛笔写在两页10行土纸上的信,字字是情,抬头称“玉英妆次”,说公略为革命作出了牺牲,你们也经受了许多磨难,他俩与毛、朱、彭都深为敬仰。刘玉英捧着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边读边哭,读了又哭,哭了又读,把信视为珍宝。
1939年深秋,在长沙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的徐特立辗转赶到衡阳,从周恩来那里得知黄夫人住在双峰梓门桥,立即写信并送来路费,约她母女去衡阳会面。刘玉英接到信和钱后,步行到井市街,请妹夫贺根良的侄儿雇了一顶轿子(黄夫人是小脚女人,走路困难),独自一人赶到衡阳。当时女儿黄岁新才8岁,黄母彭氏舍不得她离开,因此没与母亲刘玉英同去。
1949年夏,中国革命取得全面胜利前夕,彭德怀担心黄公略的妻女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就派遣在中央警卫团工作的亲侄儿彭起超,随第四野战军南下湖南,到湘乡寻找她们。当时湘乡尚未解放,彭起超到黄公略故居一看,门上锁了一把锁,经打听得知黄夫人母女已虎口逃生,但是不知道去向。彭起超随后通过第12兵团肖劲光将军,找到中共湘乡地下党组织,才了解到刘玉英母女住在双峰境内的井市街贺根良家。根据上级指示,地下党员黄定平、黄公略房亲黄祖培、地下党的外围群众袁道坤,商定了护送黄夫人母女去长沙的方案。先送她们回到桂花老家,将藏在家中的周恩来与叶剑英的信找出,然后在井市街一家小伙铺住宿一晚,第二天清早,就由黄定平护送、袁道坤带路,用轿子将黄夫人母女送到湘潭,再由湘潭送往长沙,后来平安抵达北京。为保护黄公略的妻子和女儿,双峰地下党组织及人民群众作出了重要贡献。(罗绍志 赵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