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到安化梅研院调研、学习。市民协负责人刘福高、袁杰伟,娄底海文非遗馆名誉馆长李伟智、馆长黄海文参加。
调研组一行参观了梅山民俗文化博物馆。梅山民俗文化博物馆位于安化县东坪镇解放路。总建筑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为四层砖木结构,采用空斗砖墙体、木制楼板、单座木质楼梯,较具时代特色。原来是安化县政府办公的地方,2013年11月,县委研究决定,在保持基本原貌基础上,将此改建成梅山民俗文化博物馆。梅山民俗文化博物馆是一个全方位展示古梅山地区民俗文化的窗口和平台。展览区共分两部分,一、二楼为梅山民俗文化基本陈列展,三楼是以“展示‘十三五’共奔小康路”为主题的美术、摄影、书法艺术展。整个展区从衣食住行、农耕渔猎等各方面全面展示了梅山人民生产生活的动人场景和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景。
调研组一行与安化梅山文化专家进行了座谈,并向安化县梅山文化研究院赠送了新化农民谢敏杰的版画。
据安化县文联主席李定新介绍,安化县非常重视梅山文化研究,成立了安化县梅山文化研究会与安化县梅山文化研究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瑛领衔,有两个事业编制,每年由县财政拨付150万元,打造“七个一”工程。即:一套读本,即组织编撰一套面向游客、中学生和基层群众的梅山文化简易读本;一台晚会,即打造一场以梅山山歌、梅山武术、梅山傩戏和梅山传统技艺展示为主的晚会;一桌菜肴,即以恢复和传承梅山“十八碗”特色菜肴制作技艺为主,主打推介安化系列特色名菜;一个中心,即建成梅山文化传播展示中心,规划两个点建设,前乡梅城片区以梅山古玩城旅游开发为主,东坪片区依托博物馆和工业园,以梅山文化特色产业和技艺的展示为主;一个产业,即物化梅山文化传统记忆,开发一片梅山文化特征鲜明的文创作品和旅游产品;一批成果,即采取梅山文化研究课题制,与高校合作,依托本地“土专家”,挖掘和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研究成果;一批传承人,即培养一批梅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化县还高薪引进湖南城市学院教授李翔作为特聘专家常驻该县,主持梅山文化研究会工作。调研组一行还参观了湖南城市学院教授李翔的梅山文化工作室“梅一堂”。
调研组一行对安化高度重视梅山文化研究的作法深表敬佩,表示一定要好好学安化县的作法,把娄底的梅山文化研究、民间文艺研究做起来。(袁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