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娄底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全市自然资源管理和规划专场召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刘新文发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发展相关情况,局长朱昌美等现场答记者问。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市发展成为省域次中心、大长沙拓展区和沪昆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建成区由6平方公里扩大到62平方公里,城市凝聚力和辐射功能不断增强。目前,娄底中心城区控规覆盖率达100%,先后编制完成了52项专项规划,学校、医院、公园、车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道路总长度由建市之初的20余公里增加到300余公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出入全部连接高速公路,交通方式覆盖高铁、普铁、公路和水运;孙水、涟水等山水生态基底在城市发展中得到有力保护,规划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近5年来,全市共批回项目170余个,获准用地面积3万余亩,确保了长韶娄高速、龙琅高速、益娄衡高速、米塔尔汽车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
我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曾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但粗放式的管理和采矿点“小散乱”,带来矿难、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发展阵痛。为此,我市对自然保护区内采矿权进行全面清理退出,持续推进矿产资源专项整治、整顿、整合,全市矿山数量由460多个整合到298个,2017年关闭拆除实心黏土砖厂330家,2018年又取缔采石场58家、停产整治77家,基本实现规模化、规范化、依法有序开采。
4月29日上午,娄底南·联创小镇正式揭牌,标志着娄底市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迈上新台阶。娄底南·联创小镇是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盘活娄底高铁南站21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拓展至周边3平方公里,引进颐高集团、陌陌科技、湘谷科技、智慧政务区块链等龙头企业,带动240多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入驻。2018年,互联网产业实现产值12亿元,贡献税收7000多万元。
近5年来,我市成功避让地质灾害40余起,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5万余人;全市争取地灾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搬迁避让项目资金4亿余元,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16个、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12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项目6个。
同时,我市先后出台了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联合评审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文件87个;积极实施“两集中、两到位”、“放管服”、“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一系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依托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精简收件资料,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房地首次登记业务15个工作日办结,转移登记、抵押登记、预告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查解封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结。全市已发放不动产登记证书6万多本,不动产登记证明5万多本。(陈泽宇 肖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