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高照,旅游走俏。前不久,祖籍娄星区高坪村的李干煌,率子携孙,千里迢迢从山西返乡,朝祖省亲旅游,过八十大寿,其乐无穷。
皇天不负穷五子
说起干煌,小时兄妹有五,家境非常拮据。父母日夜劳苦耕作,仍衣不裹体,食不饱腹。1960年,其父亲患上了严重的水肿病,却身无分文治病,含泪归西。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正在武汉水利学院读书的哥哥只得辍学参加水文工作,假日闲时,便开垦单位后山边上的荒地种麦种菜,维持个人生活,将工资粮票寄给母亲维持生计。这时的干煌刚入湖南水电学院读书不久,亦停学参军,减轻母亲负担。
可怜母亲自己天天吃汤菜野草度日,却总不放弃子女就学,兄妹五人学历最低的,也读到了初中毕业。母子几人,苦苦煎熬,直到党的政策好了,干煌又重返水电学院财经系会计专业读书,毕业后先后被分配到山西定襄县、忻州市电业局工作,成为高级会计师。妹妹参加了教育工作,大弟成了煤矿工人,小弟当了会计,一家人至此个个有了出息,真是运转华钩,皇天不负穷五子。全家冲破了难关,成家立业,发展至今,已有人丁近40人,举家团结和陸,尤其后生可畏,拼搏进取,后继有人,足慰先亲于九泉。
干煌深知,是家乡的山水哺育了全家,应代代不忘。
寿宴拒礼移风易俗
感激亲邻增进情谊
人老了,越是思亲,思乡,思旧。在外工作多年,今年正值干煌八十大寿,乘此机会,干煌率儿携孙,千里迢迢,既朝祖省亲,也过生旅游。
在家乡侄儿洪梦、洪喜、艳明,接到喜信,早已忙开了,为其准备住宿餐饮筵席,敦请本家与梓里代表。
寿宴当日,亲朋代表纷至沓来。然而,干煌一家仍如十年前古稀寿宴一样,一律拒收红包,只为感激亲邻,移风易俗,增进情谊,备受赞扬。
寿宴间,干煌与兄弟频频举杯祝酒,宾客盛情祝寿,互相祝福,高潮迭起,忙得摄影师不亦乐乎!
午宴后,高悬“祖呈公房后裔合家欢”和“久别仍是少年,乡情依然如昨”的红幅,李氏本家与宾朋高唱《生日快乐》,歌声悦耳,笑声不绝,合影留念。
干煌久别省亲,机会难得,数十侄儿侄孙增设晚宴。寿星头戴寿帽,欢歌跳舞,明日“歌手”破土而出,余音绕梁,前所未有。
唯有侄儿建红打拼广东,特发回短信:“干叔:您好!您千山路远回家,早约亲族尽孝,只怪侄儿舍不得花费,没尽本分。您今天寿诞,侄儿祝您健康长寿,阖家幸福无疆!”侄儿艳明等纷纷祝福“干叔常回家看看!”干煌回复:“侄儿们,你们都是好样的!”此种血脉亲情始终热气腾腾,代代相传,实在无法用语言形容。(李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