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涟源市七星街镇山里的李大爷听到村村响广播后对笔者说,以前经常到山里去采点蘑菇回来吃,这几年经常听到村里的广播宣传,看到村干部天天上门做工作,认识到野生蘑菇的危害性了,以后再也不到山里去采蘑菇吃了。
“不采、不买、不卖、不吃野生蘑菇。”今年3月以来,娄底市各乡镇、村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宣传栏、村村响、张贴宣传标语,设置警示牌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野生蘑菇中毒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称赞。
每年的夏秋季节是野生蘑菇生长旺季,也是误食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中毒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娄底市食安办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开展野生蘑菇中毒风险防控工作,不断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宣传预防、应急救治、防控保障机制。
横向纵向双推进
压紧压实野生蘑菇防控责任
市食安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高位推动,定期召开全市食安委全会,安排部署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细化防控措施,层层分解任务,压紧压实防控责任。市场监管、林业、教育、住建、民政等部门联合发力,主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盯紧集体聚餐单位、农贸市场、景区市场、农村集市等重点场所,严厉打击违法销售和加工野生蘑菇行为,严防有毒野生蘑菇流入市场、餐桌。今年以来,检查集贸市场2598家次、餐饮服务单位15385户次,收缴并销毁有毒野生蘑菇20余公斤。同时该市组成专项督查组,对各乡镇开展野生毒蘑菇防控进村入户宣传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刻交办整改到位,有效打通落实有毒野生蘑菇防控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线上线下相结合
营造铺天盖地的宣传声势
一方面,紧贴基层深入发动。各级食安办积极牵头部署,全市各地以乡镇为单位,将防控工作部署会、宣传培训会召开至村居两委,督促组织基层力量,在乡镇、村组、高发地区入山口、农村集市、农贸市场等地设立警示牌、张贴宣传画、悬挂宣传标语、敲锣宣传,反复提示误采误食野生菇的风险。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广泛宣传。组织全市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展野生蘑菇中毒防控集中科普宣传,各乡镇推发野生蘑菇中毒防控科普知识和警示信息,疾控机构及时发布常见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手册。
宣传重点与宣传形式同注重
确保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以乡镇村组为重点区域、以老年人和少儿为重点人群,以“不采摘、不食用、不买卖”为宣传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宣传,增加广播、电视公益宣传频次,采取群发手机短信、刷写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条幅、出动宣传车、“村村响”等务实管用形式,增强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切实做到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到地头”,“进校门、进家门”。共发放张贴和发放宣传材料90000余份,设置宣传展板1125块,出动宣传车793台次,设置警示牌893块,悬挂宣传横幅574条,“村村响”广播3556次,微博微信转发毒蘑菇相关知识5000余条。切实提高了群众对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警惕性、自觉性以及辨别毒菌的能力。(彭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