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7月30日> > 第14版 > 新闻内容
新化有个人才辈出的楼下村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里树龄上千年的古樟)

 

  楼下村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新化紫鹊界山脊,处于紫鹊界风景区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楼下村古名叫沧溪,因背靠梯田形如楼梯而得名楼下村,古沧溪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为富庶之地。

  该村落依山而建,周围诸峰纵横,古老的木板屋集中建在一片山水田园之中,错落有致。几条石板小路交错分布在村落之间,溪水沿着石板路在村子里迤逦流淌,青山碧水,鸟语花香。往来老少,悠然自得,其乐融融,宛若一人间仙境。

  村内现有保存完好的老屋院、庠地院、月新院、五房院、香花凼上院和下院、南林公院等54栋古建筑,大多系明清建筑。其中有代表性的院落为月新院和新庄等。

  月新院是清道光举人罗永超的祖辈所修,至今还住有7户人家,近30人。据说月新院已有300多年历史。整个院子为2纵2横结构,一条用石条铺成的路贯穿其中,两层木楼,木雕随处可见。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柱础与涟源和双峰的雕刻风格不同,其镂纹较深,有立体感,周围还有两圈石钉。

  月新院的左边是新庄,于20世纪初期所建,是一幢木结构的四合院屋子,保存较为完好,尤其是二楼木栏杆完好如初,现在住着7户人家,30多人。据住在这里的68岁的罗合中老人(罗永绍孙婿)介绍,屋子的建造者是罗启兰,他的儿子罗楚润做过知县,孙子罗永绍是与孙中山同时代的人,担任过国会议员,也是陈天华和方鼎英的老师。因为陈天华所作《警世钟》一书对少年毛泽东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当地,有人说罗永绍是毛泽东的老师。说起毛泽东,楼下村罗家人与他还有一些渊源,罗翊吾是毛泽东读一师时的同班同学,新中国成立后与毛泽东有书信来往,原始书稿现保存在新化县档案馆。

  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就有读书的传统。村内有始祖所建“四香书屋”,两广总督游子太、辛亥革命先驱谭人凤、民主革命战士罗澍苍都曾在四香书屋求学。名人罗永超是清道光举人。罗永绍(字仪陆)曾留学日本,系国会议员。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学风日进,现在外有博士后1人、博士6人、硕士研究生5人,大学生3600多人,其中5人出国留学。

  据当地村民介绍,村里的一棵古樟,有“神树”之称,有关专家根据当地村民的族谱考证,这棵古樟树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我们慕名前往。古樟树生长在村头东面的小山丘上,一条小溪绕树而过。树高20余米,长得郁郁葱葱,阳光洒落在绿叶之间,树荫下浮光点点,光怪陆离。树干要三四个成年人才能围抱起来,树身高大,形如华盖,盘踞周边近百平方米。更为有趣的是,这棵樟树的树洞中长出了一棵蜡树,就像老祖宗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在古樟的树枝上,密密麻麻地缠满了红布条,看上去奇怪而威严。据说,当地人家里如果有“不好带”的小孩,村民们把儿女带到古樟底下,在樟树上系一块红布,并在孩子的名字中安嵌樟字,意为把孩子过继给古樟,希望孩子顺顺利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习俗就代代相传。时至今日,这棵树已被当地人当成-种信仰和精神寄托。

  在当地还有一个关于这颗樟树的传说。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上下血风腥雨,抗日狂澜,波澜壮阔。楼下古樟,神灵有感,一日,古樟有一水桶大的树枝突然折断,鲜红的樟汁染红了沧溪,自此,樟树便枯萎了。时过三年,抗日战争胜利,这株千年古樟又起死回生,枝繁叶茂。当地人说,樟树公公前两年是抗日去了。

  在古樟的两旁建有苍溪庙和樟树神庙,供人瞻仰。上有对联:“威震八荒神通四海,恩施百姓惠泽千家”,“一方庇荫苍溪庙,千古元神樟树王”等。

  我们在楼下村采访时,一位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的老人在旁边唱起了山歌,歌声粗犷而悠扬,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听着山歌,这大自然的声音,真是一种极难得的享受,此情此景,让人心醉,恍若置身世外桃源。后经打听得知,老人叫罗承建,今年60岁,是紫鹊界旅游节的民间歌手,歌词都是他自己创作的,我们有幸录得了其中一首:“水落高山一路平,感谢共产党毛泽东,改革开放邓小平,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高,千家万户不要忘记共产党的恩情。”(娄史志)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