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赶时间,我们一大早就来到了冷水江市三尖镇连岩村总支书记刘喜贤家。刘家在马路边,一栋三层的楼房,宽敞明亮。
刘喜贤育有一儿一女,均已成家立业。儿子在长沙打拼,女儿正好在家,热情地给我们倒茶。
刘喜贤原来在企业工作,把企业经营得不错。2008年下半年,镇领导找他谈话,让他回村当支书,改变村里负债较多、矛盾复杂的局面。当时村里的硅石矿、林场共负债50多万。刘喜贤上任后,召开村民小组长会议,第一着棋就是清理债务:决定该还的一定还,但必须有确凿证据,对于来路不明的想发糊涂财的白条坚决不予认账。此决定一出,村民拍手称快。但一些所谓的“债主”却找上他的家门来,或在家里高声大叫,或气势汹汹摆出要大打出手的架势,或以“黑社会”相威胁。然而刘喜贤正气凛然,顶住歪风,清理了债务。
第二步就是修路。连岩村(原裕源村)老一、二组有两百来人,没有通组公路,买生活用品都靠肩挑手提。2009年,村里终于修通了近三华里的通组公路,群众欢天喜地。
连岩村(原裕源村)菊花坳两个组有村民两百来人;八、九、十组也共有300多人,这两个地方也都没有通组公路。刘喜贤自己带头捐款后,又发动村民捐款,同时找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为这几个组的几百村民拉通、硬化通村公路。
为群众办了实事,村党支部在群众的威信树立了起来。
刘喜贤烧的第三把火就是解决村民用水。以前村民用水是各自在自家门口打一个地下井,但由于采硅石矿等原因,很多井已干枯,打不水出来了。连岩村共有14个组,3268人,生活用水是件大事。好在村里有一个好的自然条件,村里的高山上有一个大井,井水流出来形成一个天然的瀑布,一年四季不断流。刘喜贤召开村支两委会议多次商讨后,决定架几千米管道,从山上把水引下来,再修一个水塔,把水分流到每家每户,这样每一个家庭都可以用上天然的泉水。此举很快成功实现,告别肩挑手提的挑水生活,群众打心眼里欢喜。
2016的5月,连岩村和裕源村合并为连岩村。村子大了,更有利于发展经济。刘喜贤带领村民修了一万多米水渠,将500多米水田,200多亩旱田纳入灌溉范围,并取得冷水江市农委的支持,成立了酥脆枣合作社,引进了沃谷和玉友林合作社,流转了千余亩土地,种上稻谷和油菜。在油菜花开的季节举办油菜花节,金黄的油菜花,吸引了四方游客。
村里原有100多个精准扶贫户,到2018年时已只余下23户。刘喜贤经常去看望贫困户,村里的贫困户王修俭、王祥友房屋成危房,刘喜贤帮他们在危房修缮加固项目中争取了一万多元维修费,对房屋进行维修加固,并给他们换床以及水电到家。
为了修建村里的学校和村办公场所,在不少人为争取高价补偿不惜手段时,刘喜贤主动廉价出让了自家位于公路边的数亩土地。刘喜贤的大公无私,带动了通村公路、学校和村办公场所的建设。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站着一个贤内助。刘喜贤的后面,不仅有贤惠的妻子,同时还有支持他的儿女。
刘喜贤1982年结婚,妻子邓德兰仁爱和气,笑容憨厚。婚后,刘喜贤搞企业,邓德兰在家里一年养了四头猪,烤几千斤酒。后来儿女成家后,邓德兰又帮着带孙带外孙,从不嫌累。
女儿刘湘玲也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她本来和丈夫在长沙一家医药公司工作。为了陪伴父母,和丈夫也回到了冷水江。村里举办油菜花节时,从各地来看油菜花的人特别多,车流量很大。刘湘玲回到村里,与父母亲一起主动当起了“义务交警”。有一次,村里办了一个以民间陶艺和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每到周末时客人特别多。刘湘玲主动回村,帮忙接待客人,打扫卫生,充当义务讲解员,情暖四方来客。(袁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