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显鹤(1778-1851),字子立,号湘皋,晚号南村老人,是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文献学家。被梁启超称为“湘学复兴之导师”。先生是新化县娘家乡(今属曹家镇)梓木冲人。清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778年1月14日)生。八岁能诗,十八岁以县试第一名补县学弟子员,次年,补廪膳生员。嘉庆九年(1804)中乡举。道光六年(1826)选为宁乡县训导。任职13年,引疾归乡,后长期任常德府学朗江书院和宝庆府学濂溪书院山长。咸丰元年(1851)逝世于宝庆书院讲舍,终年74岁。
邓显鹤是清嘉道间的著名诗人。十八岁起即编有诗集。三十九岁时,已有《种草堂初集》《相思草》《北上集》《观海集》《过江集(上下)》等共十四种,约八千首。嘉庆二十三年,稿毁于火。后经静心追忆存三百余首,及衰新作,又厄于水。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始刻成《南村草堂诗抄》二十四卷,共1559首。陶澍在序中云:“湘皋之诗,导源于魏晋而驰骋于唐宋诸老之场。雄厚峻洁,磅礴沉郁,情深而意远,气盛而才大。”现已经弘征点校,由岳麓书社重刊。其文在当时即广被传抄,后编成《南村草堂文钞》二十卷。
而在他一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的,更在“其于湖南文献,搜讨尤勤。如饥渴望之于食饮,如有大谴随其后驱迫而为之者”。最著者如搜求、精校首刊《船山遗书》百八十卷,使明季遗老王夫之的著作得以面世流传。穷二十年之力考汀明周圣楷《楚宝》一书,匡谬拾遗,成《〈楚宝〉增辑考异》五十四卷。遍访滨资郡县名流佳什,辑《资江耆旧集》六十四卷。
他同时又是卓有成就的经学家、考据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生平著述有《易述》八卷、《毛诗表》二卷、《校刊<玉篇><广韵>札记》二卷、《屈子生平考》一卷、《屈原年谱》二卷,以及《安徽通志·艺文志》二十四卷,总字数不下一千万之巨。
当时的清朝显要而兼才彦之士的林则徐、陶澍、姚莹、唐鉴、曾国藩、左宗棠、贺长龄、李星沅等对他都十分敬佩,极表揄扬;何绍基、魏源、邹汉勋、郭嵩焘等皆曾从问学,尤执礼甚恭。他逝世后,左宗棠有挽联云:
著作甚勤,四海才名今北斗;风流顿尽,百年文献老南村。
曾国藩写的《邓湘皋先生墓表》的碑额即为左宗棠所篆。曾国藩在此文中极力称赞他“阐扬先进,奖宠后进。知之惟恐不尽,传播之惟恐不博旦久。用是门庭日广,而纂述亦独多。诗歌所不能表者,益为古文辞以彰显之……内行完粹,教泽在人。”这篇《墓表》写得情声并茂,极感动人,被选入《续古文辞类纂》等书,是曾所写古文中的上品。
《清史稿》卷四八六、《清史列传》卷七三和《国朝先正事略》卷四四本传,皆称邓显鹤在当时以道德、学问、诗文名满天下。如《清史列传》评价他“生平尤笃风义,喜振拔孤寒”。
《国朝先正事略》言其:“内行醇笃,事其兄显极友爱,尝作《听雨图》及《南村耦耕图》以见志。抚兄子勤于己子。”
陶澍《南村草堂诗抄序》说:“盖其志事所在有不可磨灭者,吾敢仅以诗人目之哉!”
盖千秋者,人与人相续而成焉者也。惟众人甘与草木者伍,腐而腐耳。自稍有知识,即不能无冀于不朽之名。智尤大者,所冀尤远焉。人能宏道,无如命何。或碌碌而有声,或瑰材而蒙诟,或佳恶同、时同、位同,而显晦迥别,或覃思孤诣而终古无人省录。彼各有幸有不幸,于来者何与?先生乃举湖南之仁人学子薄技微长,一一掇拾而光大之,将非长逝者之所托命耶?何其厚也!
这都从各个侧面刻画了邓显鹤的高尚品格,印证梁启超为什么独尊他为“湘学复兴之导师”。(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