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11月12日> > 第6版 > 新闻内容
冷水江:“回汉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新生(中)与村民商量枇杷产业的发展)

 

  日前,记者在冷水江市渣渡镇木瓜村走访了解到,在回族居民王新生的带领下,木瓜村昔日的荒山变成了果园,枇杷树成了村民的“摇钱树”,枇杷成为了回汉村民脱贫增收的“黄金果”、回汉两族的“友谊果”,助推两族人民共同走上小康之路。王新生是冷水江市渣渡镇木瓜村一名普通的基层少数民族党员,也是附近有名的“枇杷大王”,通过种植枇杷,他带领全村46户211人发家致富奔小康,不久前,他还获得了“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

  木瓜村,也叫“回汉村”,为回族和汉族混居,有回民112人,村里山地较多,却土地贫瘠,村民靠外出挖煤为生,随着煤矿纷纷关闭,大部分村民失去了工作。2010年,当过煤矿矿长的王新生也回到了家乡,谋求新的发展,那段时间,他经常站在家门前,面对着对面茂盛的茅草山思考新的创业道路,在亲戚的点拨下,他决心走种植产业的新路子。想到就立即行动是他的准则,随即他聘请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对土壤进行测土配方,发现适宜种植枇杷。2011年,娄底市、冷水江市两级统战和民宗部门投入250万元,王新生组织39户村民,集资70万元创办了枇杷种植基地,成立“冷水江市回汉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合作社又吸收6户贫困户和1户五保户以土地流转方式入股。至此,不管是回族还是汉族,全村46户211人,家家户户有股份,村民个个是股东。木瓜村“大五星”品种的枇杷个大皮薄、肉多核小、味甜口感好。在王新生的带领下,通过几年的精心栽种培育,去年枇杷基地进入第一个丰产期,产量达8万余斤,销售收入80余万元,村民分到了1000至5000元不等的红利。今年产量达10余万斤,合作社除对外销售枇杷鲜果外,还开展枇杷深加工,开发了枇杷膏、枇杷酒等产品,可为村民带来纯收入50余万元。枇杷不仅给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见证了回汉两族的深厚友谊。

  致富不忘滴水恩,枇杷事业走上正轨后,王新生开始谋划整个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他投资80万元,硬化枇杷园路面5684平米,安装路灯50盏,在道路两旁栽植绿化苗木4000余棵,2011年在冷水江钢铁总厂的帮扶下投资20万元重新修建了村民饮水工程,解决了回民组的生活饮水问题,并在2012年对村民坪院进行美化,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2017年建设好了回民组休闲广场和停车场,2018年对回民组的200余亩荒山进行开发,并于当年种植了新的白枇杷品种,2019年自筹资金建设了回汉枇杷深加工车间,通过土地流转方圆10多亩的生态休闲钓鱼场初具规模。“今年,我们要把枇杷种植面积再扩大200亩,未来,我还想把对面的山开发出来,养殖山地鸡,让荒山真正成为木瓜村民的致富地。”谈及未来发展规划,王新生胸有成竹。(张丽艳)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