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12月10日> > 第6版 > 新闻内容
相思村的7年“蜕变”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今,走进双峰县三塘铺镇相思村,只见满眼碧绿,瓜果飘香,河水潺潺,房屋错落有致,公路宽敞整洁,村民怡然自乐。谁曾想,原来的省级贫困村,今天却成了全县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示范点。

  相思村位于三塘铺镇东部,距镇6.5公里,面积0.62平方公里,以浅丘地貌为主,耕地面积627亩,共12个村民小组、396户1364人,2014年共有贫困户36户91人,基础设施薄弱,集体经济等于无,曾被列为全县软弱涣散党组织和省级贫困村。7年过去了,相思村成为双峰县乡村振兴示范点,2017年整体脱贫退出,201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2万元,人均收入超万元。7年磨砺,破茧成蝶,相思村是如何完成这一“蜕变”的呢?

  该村胜利组已脱贫户邓燕梅,提起当年的紧日子,眼泪禁不住在眶里转:“一家4口人住在30平方米土砖屋,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出门都是泥巴路,夜晚一片漆黑,不敢出门。”邻居阳德林在一旁接着话头说:“那时稻谷全靠挑,年老吃不消,有田没人种,井水喝着不放心,还要担心天干没水喝。”

  谈及如今的变化,邓燕梅笑容满面:“2017年,政府将我家列入易地搬迁,政府补贴8万元建起了新房,老屋已全部拆除,4米宽的水泥公路修到家门前,还安装了路灯,家门口来往的人多了很多,我就在家开了个理发店,再不用出远门打工,孩子也照顾好了。”邻居阳德林也笑着说:“早些年,村里修了好多机耕道,收割机收完稻谷就用拖拉机运回来,去年没种地了,田都流转租给村级合作社了。村里还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

  邓燕梅和邻居家的改变,正是相思村发展的一个缩影。短短7年,改变为何如此之大?深入相思村采访,在与干部和群众的交谈中,提得最多的是关键的“三个一”,开启了相思村“蜕变”的征程。

  “关键是选了一位好支书,带出一帮好干部,舍得拼命干,一心只为公。”村里近70岁的党员邓年香说。她说的好支书是朱均四,是相思村的引路人。为彻底改变穷样,自2014年以来,他和村支两委班子带头捐款,并多次到广东、上海等地找本村在外开公司、办企业的老板“化缘”,几年下来,通过群众和企业主捐款,筹措资金280万余元,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260万余元,硬化水泥道路7.37公里,建设功能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修建并完善文化广场,翻修“相思桥”,加固清淤山塘17口,整修水渠3公里,新装路灯300余盏,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建设4公里长的公路绿化带。为实现长效化脱贫,朱均四筹资320万元发展养殖、种植业,组建相河、立本、湘健、二元四家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42亩,村民洗脚上田去务工,贫困户分红后还可以家门口就业;建起一个40KW分布式扶贫光伏发电站;今年7月,引进景林农民种养合作社入股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综合体。

  “关键是县委派来了一支好扶贫工作队,不只是资金上的支持,更是扶起了人心人志。”村委委员杜立兵谈起县总工会这支扶贫队便赞不绝口。2015年,工作队进驻相思村,确定驻村帮扶全职队员和村第一书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职队员、工作队长每个季度对全村所有贫困户走访1次,其他每个帮扶队员每月到村帮扶2天次以上,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内生动力,贫困户从“要我脱贫”转变成了“我要脱贫”。4年共安排扶贫资金42万元,实施项目25个,为相思村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坚实的工作基础。

  “关键是树起了一股好风气,一份村规民约,全体党员带头村民拥护,禁燃禁炮、垃圾分类得以迅速落实落地。”老支书刘君顺认为乡风变得文明了,“村规民约”给村里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前年,老屋组邓老的丧事在村红白理事会的监管和帮助下,没有燃放烟花爆竹,没有进行大操大办,以往动辄10来万的白喜事,最后一算账,仅花费3万余元,群众交口称赞,纷纷说:我家今后也要这么办。目前,相思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禁毒禁赌、比卫生比读书等文明新风尚已蔚然成风。

  (肖鹄 赵浩波 阳醉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