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3月04日> > 第8版 > 新闻内容
小小“警务室” 满满“获得感”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民警走访群众)

 

  【冷水江市“社区警务体制改革”】

 

  冷水江市公安局创新警务工作模式,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将传统警务“巡逻、防控”四字模式转变为“巡查、管控、服务”六字要诀,重点突出社区警务室、驻村辅警和乡镇派出所的基础性地位,社区警务、农村警务、交通管理焕然一新,“警察在身边,服务在眼前”成为现实。

 

  不一样的“社区警务室”

  “老鄢,又见面了。”2月24日,当记者再次来到冷水江市公安局集中社区警务室,又见到了熟人——社区民警鄢汉周。十年前,就曾经采访过这名冷水江公安战线上的老黄牛,当年的他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靠着双脚行走在社区内摸排情况,皮包、水壶和相机成为手中的“三件宝”。十年过去了,鄢汉周仍在熟悉的岗位上,却有了不同的感受。

  “现在比过去方便多了,相机换成了智能手机;警务室的电子地图就能一览社区的人员信息;身份证、驾驶证、违章处理等都能在社区警务室完成了。群众方便了,社区民警的工作也更好做了。”鄢汉周谈起现在的社区警务室,自豪感觉溢于言表。

  过去,一间房子、多块牌子、一个民警是社区警务室的标配,存在警务室配置低、群众满意度低、发案率高等“两低一高”问题,社区警务工作没有起色。

  “我们要实打实的简政放权,推进警力下沉、服务百姓,让群众感受到服务就在身边,满意就在身边。”冷水江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肖海文决定在群众的“痛点”上下功夫。

  冷水江市公安局强力推进社区网格警务,按照服务窗口、调解室、指挥室、值班室四个功能区齐全的标准,建成全新社区网格警务室。每个警务室按照2名民警加6名辅警的“2+6”模式配备最强警力,为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350兆警用集群数字对讲机和警务通、警用单车、电动车等执法装备,实现城区网格警务全覆盖。制作详尽的网格实战图和电子地图,做到“提栋知户、提户知人”。将居民小组长、楼栋长、治保人员等吸纳为网格信息员,形成“大网套小格、一级包一级”的精细网络。采取“三级防控”“一键式视频调度”和“电子手环”实时定位等移动智联技术,全面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群众收获“安全感”

  “感谢警察同志,没有你们这个年可真不知怎么过了!”今年2月2日,冷水江市渣渡镇新利村村民老吴数着派出所发还的现金,口中不断说着感谢。老吴是新利村的贫困户,镇里专门支持了一只小牛犊给他喂养,却不料在2021年1月1日凌晨被人偷走。在案件侦破过程中,附近的银溪村驻村辅警谢勇军发现重要线索:该村有一名谢姓男子近期服刑回家,日常行为非常可疑。根据这个线索,派出所一举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2名,并为老吴追缴赔偿款16000元。

  老吴的案子成功告破,离不开社区警务工作。社区警务改革让警务室成为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平安稳定的前沿阵地,有力促进了社会治安状况不断好转。实行网格化管控以来,冷水江市“两抢一盗”案件发案数逐年下降,2020年同比再次下降20.7%。

  群众收获“便利感”

  “在我工作的城市,补换驾驶证还要去车管所排队,填写申请表后,还要提供各种证明材料,大半天才能办好。没想到回到老家后却这么方便,几分钟就能搞定,很赞!”2月8日,市民李先生通过与青园社区警务室民警预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换到了新驾驶证,对“家门口”的服务非常满意。

  近年来,冷水江市域警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服务群众、便民利民,针对传统工作模式中审批事项多、群众跑腿多、相关服务滞后等问题和不足,争取上级授权,将分散在治安、交通、人口与出入境等各个职能部门的权限整合下放,做到“应放尽放”。改革至今,社区警务室共为群众办理身份证、居住证13528人次,办理港澳通行证670本,补换驾驶证878本,受理群众求助545起、投诉举报96起,发现案件线索204条。(肖鹄 谢继长 龙玲)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