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海洲
前不久,我有幸参观了湘鄂川黔革命纪念馆,纪念馆位于湘西永顺县塔卧镇。馆内用实物、图片、民歌重现了红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等领导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打败和歼灭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阻挡、围剿,经30多次大小战役,建立湘鄂川黔边区省,贺龙担任省长。
红军铁的纪律,军民鱼水情是战胜敌人法宝。民歌《门口挂盏灯》:
睡到半夜过,门口在过兵;
婆婆坐起来,侧着耳朵听;
不要茶水喝,又不喊百姓;
只听脚板响,不见人做声;
媳妇快起来,这是贺龙兵;
快些吹过火,门口挂盏灯;
挂在屋头上,同志好行军。
永顺是山区,老百姓日子很苦,但红军为他们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煮熟红薯、玉米送部队,有的实在拿不出好东西,连夜编打草鞋送红军。
1934年,因受极左思想的危害,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丢失,为了摆脱困境,决定实行转移,令红六军团为先遣队,从江西永新出发突围,经过八十多天苦战,行程5000余里,终于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师,组建红二、六军团,英勇作战,艰苦奋斗,历经大小战斗30余次,先后歼灭敌人两个师一个旅,击毙一个师长,活捉一个纵队司令,缴获八千多支长短枪,轻重机枪一百多挺,粉碎了敌人八十多个团的大围剿。红二、六军团不仅钳制了湘、鄂、川、黔等省的大量敌军,也牵制了进攻中央红军的三十多万国民党军,成功为中央红军解脱围困,老区军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可歌可泣,为我国军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
十万坪首战大捷。红二、六军团,根据战略需要,于1934年10月28日从南腰界出发,乘虚于11月7日占永顺县城,用诱敌之计在十万坪一举击败数倍于我军的敌人,歼敌1000多人,俘敌2000多人。红军占领永顺、大庸等多个县城,并控制龙山、保靖、桃源等县、常德部分地区,成立湘鄂川黔边苏维埃省委,及大批县区乡政权,为迎接中央红军做好准备。
二、六军团为中国革命贡献这么大,当时生活条件呢?纪念馆里有战士的歌抄录如下: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下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红军长征时期,老百姓送红军一个红薯、一个玉米之情,反映的是军民鱼水情,也是红军战胜强大敌人的力量。红军战士以南瓜汤的香,稻草当作金丝被的革命乐观主义,为了初心和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值得今日幸福生活的人们永远铭记,永远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