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利梅
进入腊月,春节的脚步一天天近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有时想想,其实,对许多人来说,浓浓的年味大多是母亲给予的。
前些天,我去快递公司给友人寄土特产,店里走进一位老妇人,六十来岁,灰白的头发,微驼的背。她的手里提着两个沉甸甸的袋子。腊肉、猪血丸子,还有亲手包的饺子,她将这些一样一样摆在柜台上,等着快递小哥给她装袋。
“这是寄给您孩子的吧?”我问道。
“嗯呢,今年我女儿不回来过年了,我准备了些年货,给她邮去。”熏腊肉,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烟熏打理;做猪血丸子和包饺子,也需要经过许多工序。我想老人的女儿,当她收到这些年货时,该是多么的幸福啊!这不远千里、跨越南北的包裹,不仅满载着母亲的爱与牵挂,更抚慰了远方游子的胃和心。
看着眼前的老人,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遥想多年前,一进入腊月,母亲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她忙着熏腊肉,忙着磨豆腐,忙着灌腊肠。我们姐弟仨都喜欢她亲手做的这些美味,百吃不厌。
腊月里,母亲就像一个陀螺,不停地转动。她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次次地去街上买年货,买水果和糖果,直到把家里柜子堆得满当当的,想到过年时孩子们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的情景,她脸上便有了幸福的笑容。
孩子们陆续回来了。年,也终于来了。
春节里,每天起床最早的是母亲,她忙活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剁肉馅、包饺子,杀鸡宰鸭,剖鱼、炖肉,忙得没有一刻歇息。当我提出帮忙时,她连忙阻止,担心厨房的油污弄脏了我干净的衣裳。吃饭时,最晚上饭桌的是母亲,为了让大伙吃热的菜,她在厨房不停忙活,炒完一份菜,接着再炒一份,炒菜的间隙,她还不忘到饭桌前,笑呵呵地招呼孩子们多吃点,她的幸福直接来源于桌子四周的人。孩子们吃得好,都夸菜炒得好,那一刻,她的脸上便洋溢着满足的微笑。当她终于忙完,来到饭桌时,饭菜差不多凉了。我们叫她多吃点,她说在厨房炒菜时就顺便吃了。
吃完饭,当我们一起聊天,一起休闲娱乐时,母亲忙着收拾饭桌,心里又在思忖下一顿该准备哪些菜。
母亲在,家就在。只可惜,这些美好的记忆随着母亲的离世,永远只能怀念,只能在梦中回味。如今再回娘家过春节,终是少了许多年味,少了许多温暖。
有母亲的家更温暖。有母爱相伴的年,年味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