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11月10日> > 第14版 > 新闻内容
十年前“争”来的缘份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钟志敏

  今年,是娄底市广播视报创刊第三十个年头。细细算来,自我与广电报结下缘后,如今也已是第十二个年头。荏苒岁月里,我已数不清曾为广电报拍摄了多少张照片,写下了多少篇稿件。广电报是一个发光的好平台,它使我的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愉快充实,我内心对它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回溯往昔,我与广电报结下良缘的过往甚是有趣,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2011年6月初,恰逢广电报举办“娄底市民喜逛新农村”活动,那时我已从档案局退休,因对摄影兴趣浓厚,故自费购买了一台单反相机,反复摸索后,自学“成才”,走上了摄影“发烧友”的道路。广电报举办的这场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绝佳的观光拍摄机会,怎能错过!于是我带上自己的娄底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证,找到报社李总,请她给我一张喜逛涟源站的活动“通行证”。本以为报名人数将满,可能无法成行,但幸运的是,李总竟然答应了我的请求,我因此喜出望外,格外珍惜这次“争”来的机会。

  涟源一行,我随市民团一起参观了斗笠山香花商业街、茅塘工业区、飞水崖漂流,不仅领略了农村秀美的自然和人文风光,更一一将其用镜头记录下来。活动归来,我拍摄的作品首次被发表在广电报的活动专版里,捧着报纸,我感到无比自豪!就这样,我走上了通讯员之路,与广电报的缘越结越深。

  对广电报来说,我是读者,也是参与者、记录者。作为读者,我订阅的是广泛丰富的内容,从时政新闻到医疗保健,年轻人、老年人想看的它都有。作为供稿者,我本身非科班出身,也不擅长舞文弄墨,是广电报携带我成长,让我的快门按下得愈发精准,文字功底愈发练达。

  我将自己参与刊发的每一个版面,都精心留存了电子档,按照时间年份逐一整理,方便查找翻阅。我拍下的每一张精选照片,都细心整理以备不时之需,家里、办公室共4台电脑,磁盘内存却都被这些“宝贝”近乎占满。

  记得报社举办娄底首届少儿艺术节时,报社罗总让我寻找一张精彩照片用作封面,我非常重视,但因照片太多,怎么找也找不到。夜已深了,我还坐在电脑前不辞辛劳,一个个文件夹的“翻找”。直到凌晨四点,终于找到了那张我梦寐以求的照片,完成了罗总交代的封面任务。即时,我的老伴正好醒来,发问我:“你怎么四点钟就起床了?”完全不知道我是彻夜未眠,真叫人又好气又好笑。

  十余年间,广电报邀我拍摄的大小活动,我都尽力排除万难去参加。创文创卫期间,我用镜头和广电报一起“寻找娄底最美城市清洁工”,让环卫工人的付出奉献为广大市民所熟知;“穷娃盼过年”娄底专场公益活动中,我为100名接受捐赠的贫穷孩子开心过年的笑容拍下特写;我参与慰问抗战老兵,向那些勇赴国难、保家卫国的战士们献以崇高的敬意,让后辈了解他们的故事,但时光无情,当年慰问活动走访的88名老兵,如今只余20来人……

  我参与的公益慈善活动尤其多,常给广电报慈善版拍照供稿,特别是在2014、2015年间,那时整个版面几乎都有我的署名,可以说算得上我的“光辉岁月”。

  我热爱摄影,热爱慈善事业,而广电报就像一座桥连接着两者。我时常对人说起,我爱广电报,因为在悠悠岁月中,它始终坚持传播社会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引导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敬业奉献,它深受娄底市民读者的喜爱,它的存在拥有无限的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