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里,过元宵节最重要的事,就是做萝卜灯了。乡亲们在路上相遇招呼,总会顺口问一句:“你家做萝卜灯了吗?”对方笑着答:“做了做了,不做萝卜灯怎么过节呀。”是呀,没有萝卜灯的元宵节,哪里有过节的气氛呀。
我们家做萝卜灯,是大人孩子齐上阵。母亲把储存在地窖里的萝卜掏出来,挑选出一些模样周整的,清洗去表面的泥土,用刀切成两截,用萝卜腚做灯身。我们孩子人手一只小勺子,宝贝般地捧着半截萝卜,边挖边唱:“大萝卜呀切呀切,你一块我一块。小勺子呀挖呀挖,你一把呀我一把,萝卜灯里庆元宵……”大家笑着闹着,全然忘了这是曾经吃腻了的萝卜呀。
我们把挖去果肉的萝卜交给父亲,由他用小刀雕刻出各种花型图案,有鸳鸯戏水、花开富贵、喜鹊登枝等。还有一些祝福话:四季平安,接祥纳福,身体健康等。雕刻完的萝卜,最后会送到祖母手里。她负责用棉花搓成的灯芯放到灯里,并往灯里灌菜籽油。此刻,一向节俭的祖母很是大方,端着油壶往萝卜灯里灌了又灌。
做好的萝卜灯,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给我们姐妹几个的,这些萝卜灯要在两边打孔,系上细绳,再栓在竹竿的一端,等到元宵节的晚上,提到街上玩耍。另一部分要放在家里的各个地方。譬如屋里的桌柜上,衣橱边,厨房的灶台上,水缸旁,院里的大树下、猪圈旁,还有大门口两侧的石墩上。房前屋后的瓦块上……到处都有萝卜灯错落有致的身影,祈愿着来年的日子平安如意。
元宵节的傍晚,随着一根火柴的燃烧,夜晚就成了萝卜灯的天下。孩子们提着萝卜灯聚在一起,走遍村子的大街小巷,一边嬉耍,一边摇晃着手里的萝卜灯。大家叽叽喳喳,这个说我的萝卜灯最大,那个说我的最亮,还有人说我的图案更精彩。热热闹闹,欢笑声四起,清澈的眼眸里有烛火闪烁。家里的萝卜灯也陆续点亮了,忽闪忽闪的,照着屋里屋外的角角落落。刹那间,家里变得明媚起来了,紧接着,整个村子变得流光溢彩起来,到处流淌着元宵节的喜庆。此时此刻,即使星河辽阔,月色清明,都敌不过万千萝卜灯的璀璨。(司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