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故乡的历史,一般从认识故乡的人物开始。在湖湘文化浸润的湘中,以“经世致用”为目标的读书人,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在润物无声中培根铸魂。在近代两百多年时间的轴线上,他们书生意气,尽显芳华;他们著书立说,纸短情长。
南村草堂附近“桂庄”摩崖石刻,为宋代周昉手迹刻石,由邓显鹤拓刻于此,取桂花孤芳自洁美好寓意。(刘智玲/摄)
南村草堂附近“招隐”摩崖石刻,此二字为宋代理学家张拭所书,由邓显鹤拓刻于此。(刘智玲/摄)
画家段皓绘就的南村草堂图。(刘智玲/摄)
南村相聚 勾画草堂
2022年7月起,邓显鹤故居南村草堂修复工程如火如荼进行开来,附近村民无偿捐赠屋舍和土地,邓氏后人四处找寻旧物大力配合,故居原址除一栋老屋保留外,一整块土地已经清空平整,静待还原重建。唯一的问题是,没有人见过完整的南村草堂,重建没有参照物。
邓显鹤,字子立,号湘皋,晚号南村老人,清朝著名学者、文献家、编辑出版家,新化县曹家镇梓木冲人。他一生潜心著述,诗文创作都有很高的成就,撰写诗作8000余首,他更执着于湖南文献的搜集整理,极力提倡沅湘学派,被梁启超称为“湘学复兴之导师”。
张青松是研究邓显鹤的地方学者,2004至2007年,他遍查资料,拜访邓氏后人和历史学者,编写了硕士论文《邓显鹤湘皋先生年谱》。2013年,年谱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全面完整介绍了邓显鹤的一生。这天,他第三次前往曹家镇梓木冲村,与他同行的,还有老友画家段皓。他们和邓氏后人邓新文、邓萍等人相约,去看看故居遗迹和地形环境,他们想尽力给段皓还原出200年前南村草堂及周边模样,以便他创作出一幅南村草堂图。
爬过草堂背靠的白岩岭;看过邓显鹤在草堂周边留下的“招隐”“桂庄”“捿真”三处摩崖石刻;走过左宗棠、左宗植兄弟,郭嵩焘、郭崑焘兄弟当年走过的草堂槽门和青石板甬道,当南村草堂的信息源源不断进入段皓的头脑,邓显鹤——这个鲜活的书生形象,从段皓的画笔下徐徐走来:
他有着中国传统书生的浪漫,他的南村草堂有一间读书的小宅,名叫“听雨”,取东坡兄弟“对床听雨”之意。他最看重兄弟感情,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像东坡兄弟一样,和哥哥一起“连床听雨,南村耦耕”。
他有着中国传统书生的热血,从小读书就痴迷先生长辈讲述先贤乡邦故事,年少时就以发掘、整理、出版湖湘优秀精神文化遗产,涵养楚地学风为己任。1843年,一部辑录湖湘先贤诗作及相关文献的诗歌总集——《沅湘耆旧集》刻成于南村草堂。当时的南村草堂成为湖南有名的刻书中心,邓显鹤和学生弟子编审点校,几十名雕版印刷工人生活工作于此,共刊刻出版各种学术、文献书刊四十多种、六百多卷。
他有着中国传统书生的担当,一生博览群书,近40年文献编辑,但从不读死书、认死理,肩上始终扛着读书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他对“船山先生”王夫之这位湖南老乡青眼相加,最早把王船山提到“当与顾亭林、黄藜洲、李二曲诸先生相颉颃”的崇高地位,成为发现、推崇、宣传王夫之学术思想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