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娇小,却很勤劳,认识她的人,都这么说。
去年,疫情大爆发之前,妻子从长沙儿子家回来,不知哪根筋突然动了一下,说要做点甜酒,我半信半疑没作声,算是默许了。
烧酒不会喝,甜酒对我来说却是最爱。每次逛超市,一看到甜酒,嘴巴就会不由自主地巴咂几下,然后,顺手拿一盒或一小瓶回来做甜酒冲鸡蛋吃。尽管味道与以前喝的甜酒不一样,照样津津有味。以至于前年快过年了,家里没准备甜酒,还在朋友圈公开征寻古法传统“饼药”制的甜酒,对甜酒的喜爱,由此可窥一斑。
妻子做什么事情,历来风风火说做就做。但,要做出甜酒,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农村有句俗语:酿酒做豆腐“里手哒怕大意”,意思是做甜酒是一门技术活,需要经验的积累,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出来的,即使会做甜酒的老师傅也有塌场的(失败)时候。为做好甜酒,妻子就向她一个会做甜酒的朋友“李市长”请教,“李市长”向她讲解做甜酒的秘诀:一是糯米要纯。最好用当年新糯米,颗粒饱满纯净;二是火要旺。蒸糯米约半小时左右,做到一气呵成,中途不能熄火,确保糯米一次性蒸熟,酿出的甜酒质量才好;三是“饼药”务必搅拌均匀。等蒸熟的糯米放凉后,用少许冷开水把糯米团分散,再撒上“饼药”粉,“饼药”要做到药和米比例适中,反复搅拌,让药粉充分渗透到糯米中去;四是“窝”要暖和。将拌好“饼药”的糯米装在坛罐容器中后,必须将容器口封盖严实,热好“窝”。甜酒发酵需两天时间,温度以二十度为宜,因温度太高会导致甜酒酸恶,低了不会发酵,依然成米状。并鼓励她说:甜酒很容易做,关键要用心,器具要洁净。
在“李市长”那里获得做甜酒的理论知识后,妻子信心倍增,为避免出师不利,亲赴双峰县城人寿街买来老字号甜酒“饼药”(曲药),到超市买回糯米。选定日子后,“李市长”安排其丈夫曹师傅,准备蒸糯米用的甑子、盆子、煤炉与足够的煤球,另请有几十年酿酒经验的酿酒师坐镇指挥。经过半小时等待,糯米蒸好后,妻子迅速按规定步骤将“饼药”与散开已凉的熟糯米搅拌均匀,然后装入密闭容器,像宝贝一样小心翼翼怀抱在胸前,一路小跑爬楼到家里,马上将容器用小被褥严严实实地包好,算是给作了一个“酒窝”,静置在布沙发上。大约三四个小时后,手感温度偏低,于是将整个“酒窝”搬到电暖炉上,时不时用手去探探“酒窝”温度,生怕 “酒窝”冷了。经过2天的漫长忐忑等待,妻子迫不及待准备“掀宝”,只见“酒窝”被妻子慢慢松开,桶盖一揭,甜酒芳香四溢,顷刻间弥漫到了整个屋子,令人馋涎欲滴。妻子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样高兴,迫不及待拿来汤匙挑出甜酒入口尝味道,自鸣得意地说:以前以为超市的甜酒加了糖,其实不需要加糖啊,甜酒就有这么甜呢!一副自鸣得意的相。我站在边上,嘴早已馋了,也迅速用汤匙挑一汤匙入口,分享着妻子的喜悦。这份喜悦里,既有成功的因子,又有自力更生饱口福的满足。俗话说,好东西需分享。妻子立马将甜酒分装成几份分送给儿子、母亲及妹妹。也是分享嘚瑟,见自己留下不多,遗憾地说:会做了,想吃随时都可以做,过段时间再做一点。
巧妇能酿酒,我再也不吝啬喝甜酒了,只要嘴馋,随时都有甜酒喝,还能用甜酒待客。吃法也多样,有甜酒冲鸡蛋、甜酒煮糍粑、甜酒炒干鱼仔等花样。不过,后来妻子再度两次独立酿甜酒,一次酒味不正,一次糯米未完全化开。妻子说:幸好帮“李市长”做的就很成功,不然就不好意思了。也许真应了“里手哒怕大意”这一酿酒古训。不管怎样,我总算有自制无添加甜酒喝了。
(尹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