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7月20日> > 第15版 > 新闻内容
说说我家的家风家训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曾敏

  一直认为,优良的家风家训是留给子孙最大的财富。我作为曾子的后人,曾专程带孩子前往山东济宁市嘉祥县参拜曾庙、曾墓,对曾子的孝悌家风、三省家风、勤俭家风心驰神往。近几年,我在反复推敲酝酿、征求全家人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我家的历史和特点,将我家的家风概括为“耕读家风”,将我家的家训概括为“六思六想,清勤和谦”。

  耕读家风自有来历,并非附庸风雅。自曾氏先祖泰谕公于北宋咸丰元年(公元998年)从江西迁新化,千余年来,曾氏后人在这块热土上筚路蓝缕,世代勤耕,书香不断,一直得到耕读家风的滋养。在老家洋溪,先祖建有里外九进的大宅“九重堂”,我家所居为第五重堂。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耕”者,不一定是种田,只要从事一份正当职业,得以安身立命,都是“耕”。况且,“耕”还含有“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之深意。“读”就是“读书”,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多年前,我曾撰联“承子舆书香遗韵,继伯涵耕读家风”,请书法家陈怀玉书写,装裱后挂在家中以兹自勉。

  家训“六思六想,清勤和谦”也是有一番来历的。“六思六想”来自于我最喜欢的中华第一善书《了凡四训》。“六思”即“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时时“六思”,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心、感恩心就有了,三观就对了,家庭、家族的大方向就正了,做人做事、修身齐家就没有大问题了。“六想”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这“六想”,意在提醒我们居安思危,一日三省,时时谦虚谨慎,经常未雨绸缪。做到这“六想”,人生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清”,来自我奶奶的名字,意指“做人清白,做事清正,从政廉洁,不取不义之财”。富厚堂里悬挂有“清芬世守,盛德日新”牌匾,此应为我家世代追求的境界。

  “勤”,意指“勤奋”。勤俭乃持家之宝,一勤天下无难事。习劳则神钦。我的爷爷奶奶、父母一生勤劳。我们做子孙的,要学习勤奋、做事勤奋、工作勤奋。

  “和”,来自于父亲的名字,既指“心平气和,不能急躁”,又指“注重修身养性,追求身心和谐”,还指与人相处“以和为贵”,做事注重“中和之道”。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和”尤其重要,因为家和万事兴。

  “谦”,就是要像水一样,居后、居下,注意“谦虚、退让”,勿与他人争长短。

  在得到家人们一致认可后,我请擅长颜体的中国书协会员唐积田老师为我书写了家训,悬挂在家中玄关处,时时提醒自己及家人。

  总结家风不难,践行难;撰写家训容易,做到殊为不易。期待我的后代牢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注重践行耕读家风和“六思六想,清勤和谦”的家训,将曾氏的家风建设融入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实现家庭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共繁荣。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