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7月27日> > 第12版 > 新闻内容
虞美人:香消玉殒艳如鲜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栏的话:宸心千载合,睿律九韵开。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诗词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从即日起,本报开辟《诗词微讲坛》专栏,邀请诗词专业人士、诗词爱好者,从小口子切入、从实用性出发,分阶段、分重点,解读中华诗词现象、沿袭中华诗词文化、传承中华诗词精髓。

  近期跟大家一起学习的是古诗词中的词牌名。我们将从词牌名的产生、特色、作品鉴赏等方面对常见词牌名进行交流互鉴。

  ——编者

 

  △只此青绿 王黎明/摄

  □ 本期主持 李爱文

  词,起源于民间,萌芽于隋,兴于唐,成熟于晚唐、五代,盛于两宋。它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很重要的一种诗歌体裁。

  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称。有固定的格式和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曲子中旋律和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每一个词牌都有其独特的音韵与魅力。今天一起来了解词牌《虞美人》。

  关于词牌《虞美人》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的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消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色的花,后人便把这种花称

  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便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以诉衷肠。虞美人因此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虞美人》词谱及解读】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仄仄平平仄(换韵)中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换韵)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此格前后段四换韵,其两结系九字句,或两字微读、或四字微读、或六字微读,以蝉联不断为合格。

  【作品赏识】

  《虞美人》宋代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是蒋捷(号竹山)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将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壮年挑上担子,为家为国为民族。江阔云低,江阔,活动地面大,云低,非奋斗不可。断雁叫西风,写自己情感。而且“壮年”二字一转,便从少年转过来了。这里一下子拓展开来了,开阔结实。句子干净实在。没有说恨,也没有说愁,也没有说苦。这些,都在画面中,一种很真实生动的画面。

  人说竹山词“细”。不是说形体的粗细,而是指质地上的精细。细微处收拾得干净利落而明白。

  竹山这词的上半首真好,比下半首好得多。就在于此“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鬓已星星也,表达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愁绪也落到明处了。

  这首词层次脉络非常清晰。少年……风流,壮年……悲愤,老年……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切不动情,不动心,解脱,放下。

  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