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这句话用在易仁玲老师身上,再合适不过。自2000年踏上教书育人的阳光之路,她的人生便同三尺讲台紧紧相连。二十多年来,易仁玲扎根农村偏远小学,始终以润物无声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教师的真正含义,用自己满腔的赤诚之心,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曾获得过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记功奖励等荣誉,三尺讲台和一方黑板就是她挥洒人生的舞台。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能教会学生们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使他们的语文素养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易仁玲说。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她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突出语文学科特点,认真备课,每一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她还充分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不断反思与研究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她的课堂,活泼灵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改进,给农村孩子打开了一扇生动的知识之门,孩子们都爱上了她的语文课。
作为班主任的易仁玲十分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她认为要从小事着手,从学生们关心的事件中入手,以尊重和信赖为前提,易仁玲老师始终审慎自己的行为方式,做学生的表率,并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知心人。用耐心与爱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思想动态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也非常喜欢这位走入了他们内心的“易妈妈”。
“只会教书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要给以更多关注、理解、鼓励和关爱,做到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安心求学,幸福成长。”易仁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2年,我接手一年级,发现班上有一名叫李中为的孩子因患小儿麻痹而行走不稳。进入学校需要爬一段又陡又长的坡,他妈妈经常是把三轮车停在坡下,背他上坡送进教室,再匆匆忙忙赶去卖菜。见此情景,我便每天在坡下等着他,然后背着他上坡,这一背,就是四年。后来到了高年级,班上孩子受我的影响,开始主动承担起这项任务。看到孩子们自发自觉的行为,我内心涌起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自豪”。
春风般的教育,使她带的班级越来越团结,多次评为先进集体,多名学生获得市级三好学生、新时代好少年等荣誉。
易老师扎根教育24年,本着用爱浇灌蓓蕾,静待花开的心态,见证了2000多名学生的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易老师表示将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继续在教书育人道路上耕耘下去,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严智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