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 李光明
古税塘村明清隶属新化太阳乡上八都,晚清隶属遵路团,民国属遵路乡。新冷分治后,该村大部分区域位于冷水江市潘桥乡境内,小部分区域归属新化县化溪乡。现分别隶属冷水江市禾青镇与新化县石冲口镇。今冷水江市仍有以“税塘”命名的行政村,方言念“术段”,小地名为“税塘李家”。
同治《新化县志》【卷第四·舆地】记载:税塘村,其小村落有洞上、沙坪、下温、李家、易家冲。在县东南四十里,广六里,袤十里。东界三尖村,由李家东行,越文家岭通三尖。东南及南界连岩村。西界潮水村,由李家西南行经神山、洞上,通潮水之潮水铺。北界舆田村、浪丝村,由李家北行越铜钟岭,经下温通浪丝之谭溪桥。东北界潘溪村,由李家东北行,经沙坪通潘溪之雷公井。有潘溪,出寒婆坳北。有税塘水,出牛砦,东注焉。有下温水,出铜钟岭北。有鸿岩水,出易家冲,东北流至鸿云岩而伏。有铜钟岭,南属牛砦,东北为下温山。有神山,西属于牛砦。有文家岭,东北别为易家岭,为密岩,山东南皆为三尖村,为鸿云岩,岩东为三尖,北为潘溪,西为税塘。县人唐敩谦《游鸿云岩记》“鸿云岩,界税塘、潘溪、三尖三村之间……惟鸿云胜境四字,万历四十三年,故明宗室江川王书,山僧勒为户册,笔情秀健,有欧阳率更笔意,其取足观者”。有白石岩。有神山桥,跨潘溪。有铜钟岭茶亭。有密岩寺、鸿云岩寺。大姓李氏、刘氏、谢氏、蒋氏、段氏、谭氏。
古税塘村是资水支流潘溪的发源地,潘溪两岸山脉皆为新化天龙山向北延伸之余脉。该村山清水秀,一方净土,风景宜人,仿如世外桃源。尤其茅田冲里(今苗田村),四周竹林茂密,溪边建有古香古色“谢氏宗祠”,谢氏多篾匠。据传,谢氏乃东晋谢安苗裔,明洪武年间,篾匠谢谷福迁至税塘苗田,见漫山翠竹,故在此定居从事篾匠手艺与繁衍生息。所以,谢氏族人祖传父教以篾匠为生,有的长年在外做篾活,流动性很大,走出去做篾活的篾匠遍及宝庆府、长沙府、沅州府、辰州府、永州府,甚至成群结队将制作好的篾货各乡村售卖。
税塘李家(今税塘村)历史上出了一位翰林李嗣棠,也是冷水江市唯一翰林,现税塘仍有旧址“翰林院”。新化5位翰林,李氏占其二,河西李嗣棠(道光翰林),河东李郁华(光绪翰林)。税塘《李氏族谱》记载:李嗣棠,字伯循,号荫南,庚午科(1810年)举人,丙戌科(1826年)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选授广东肇庆府恩平县知县,迁升罗定州知州,生于乾隆44年,殁于道光27年。翰林李嗣棠著有《祷山灵歌》《笠亭》《城西李氏总祠合修记》《君山公传》《晏氏专修北塔第三层及塔顶记》《道光丁亥词馆乞假归,谒宗人于邵陵白水洞,偶成五律》等,道光20年,曾主持重修新化西门李氏总祠,合修新化《璋琪两派一修通谱》,并排定通谱字辈“惇叙传谟典,洪基肇吉安”。有资料显示,税塘李氏乃江西移民,为中唐名将李晟(西平郡王,谥号忠武)第十子李宪(陇西郡公,岭南节度使)后裔,出自江西庐陵(吉安府)。李氏传承了江西庐陵耕读家风,崇文重教,耕读传家。
该村历史名人有抗日烈士谢文璘,冷水江市铜钟村人,黄埔6期步兵科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5师86团3营少校营长,1937年淞沪会战壮烈殉国,牺牲后追晋为中校团长,阵亡地点江苏宝山(上海宝山区)。少将师长谢淑周,冷水江市铜钟村人,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毕业,国军少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122军217师师长,1949年10月16日,在湘西大庸(今张家界)投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