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敏
“一老板”本名邹旭威,祖籍娄底新化,在湘潭送液化气,被人们尊称为“一老板”。他酷爱购书、藏书、读书,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人发现,先后被湘潭电视台、《湘潭日报》报道。我从知名文化学者刘安定老师处了解到他,很是敬佩,在“九州家风”转发过他的两篇读书心得和一篇关于他的报道,心中也蕴藏着一个拜访他的念头。
前不久,我应邀到到湘潭参加湖南省文明办、湖南省妇联主办的2023年湖南省好家风故事分享会,当晚彩排后,看时间还算早,便在刘安定老师处问到了“一老板”的电话,加了他微信,问到了他的位置,便打的到了“一老板”位于湘潭火车站附近的临时住处。
“一老板”的这个临时住处是他为了送液化气方便,特意租的,共三层楼。一楼是“一老板”的门面房,一间房里停着他那辆送货的三轮车,旁边一间房有几个书柜,里面装满了书。二楼是他们一家三口的住处,三楼是房东老板住处。
“一老板”年龄比我大几岁,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身体结实,满面红光。他戴着一副黑边眼镜,面容和善,憨厚朴实,讲话不紧不慢,离乡几十年了,仍然讲着一口地道的新化话。他指着桌上几个大茶壶和一个乌黑的不知什么年代的铁皮茶缸说:“我就爱喝点茶,茶叶有一些是家乡的,有一些是朋友送的。我每天早上用茶缸煮好,灌到茶壶里,一天喝的茶就够了!”他在我来之前,已细心的用一次性纸杯,帮我冲了四杯茶,水温刚好,入口醇香。
坐着聊了一会儿,他拿着一个小手电筒,向我介绍他收藏的书籍,如数家珍,不时露出孩子般的微笑,眼中带着光芒。讲得兴起,他还带我到50米外另外一栋房,这是他的工作房,地上堆着一些配件,四边摆着几个书柜。他帮我移开杂物,打开柜门,细细地向我介绍书籍。“一老板”收藏的书品类很杂,较多是历史文化方面的,很多是标价不菲的精装书、套装书,也有极少部分是他从旧书摊上淘来的。看得出他很钟爱著名作家雪漠的作品,基本上买齐了。
有一些书,是他为女儿、侄儿、外甥买的,由此可见他很重视对晚辈的教育引导。他说,他最希望自己的女儿、侄儿、外甥能多读书、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材。他其实是一名老高中生,新化三中毕业的,因为家庭条件困难,没能继续他的学业。但他的父亲给他留下了“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的遗训,让他一直铭记。期待在他的晚辈身上能实现他及他父亲的梦想。
“一老板”说,他经常读书到零晨一二点,但感觉年龄大了,精力不继。我看着有一些零乱的房子,想起他白天扛着60多斤一桶的液化气桶辛苦爬楼,晚上则挑灯夜读,想起曾文正公一段名言“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不禁肃然起敬。
我问他“你买书要花不少钱,你妻子支持吗?”他咧嘴一笑说“反正她都习惯了!”听说他妻子是湘潭本地人,在一家超市打工,应该是一位很贤淑的女人,对他买书,大概经历了一个从反对到默认的过程吧。
我说,难得来你家拜访,我们合个影吧。他马上走到他住的那栋楼,喊他女儿过来照相。他女儿在某大学读大二,很开朗热情的一位姑娘。听说在他引导下,他女儿读了传统文化的诸多经典。
“一老板”家实际上在雨湖区高新路,那边有一栋他建的两层小楼,同样装满了书。他热情邀请我去参观,我看时间已晚,第二天我要参加活动,他也要送液化气,便谢绝了。我说“这次是开会忙里偷闲来的,时间不够,留个念想吧,下次专程来莲城时再来参观!”
我走的时候,他一定要送几本书给我,其中包括雪漠的两套三本书。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有人说,读书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有“用”,学实用知识,提高生存能力,将读书当作敲门砖。这类人体会到的是往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往往在实现目标后,便不再读书。
第二重境界是有“趣”,从书中读出了人生趣味,得到了精神的享受。这种人能够自觉自发的读书,将读书当作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每日可食无肉、出无车,不可不读书。“三上”读书、“一息尚存要读书”“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室,人不堪其忧,不改其乐”是最常见的表现。
第三重境界是有“味”,完全跳出了功利目的,读出了人生品味,升华了人生格局。在书中与圣贤智者对话,思接千载,神游万仞,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身体不自由,而灵魂则完全自由。在别人的故事里领悟自己的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腹有诗书气自华,岂不快哉!“一老板”大概到了这一境界吧。
在“一老板”一些藏书的扉页上,盖着两枚闲章。一枚为“二傻书屋”,为他自嘲之语。智耶?傻耶?只能待时间去检验,因为时间能够检验一切真实和浮华。另一枚是“问学书屋”,旁边他还自题了两句诗“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如诗味长”。这便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吧!
从湘潭回来后,我查看拜访“一老板”时抓拍的照片,有一张照片,是他仰起头,虔诚地看着前方,拿着手电筒照着书柜。光线微弱,但顽强地穿透了夜的黑暗……这种感觉,特别神奇美好。光芒所指的方向,大概就是智慧的方向、灵性的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