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1月11日> > 第12版 > 新闻内容
有感于夏宁邵当选院士:用行动将“大道理”变成“真道理”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曾敏

  从网上发布的关于夏宁邵的资料,我总结了夏宁邵能够当选院士的四条规律:一是天赋好。虽然他第一学历仅是中专(邵阳地区卫生学校毕业),但他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专生,那个时代的中专生基本素质都很好,是百里挑一的优秀学生。曾任教于冷水江师范、一直关注中专生现象的谢新茂老师曾写过一篇《有一种优秀叫“中专生”》,对此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二是勤奋。夏宁邵虽然起点低,但他不妄自菲薄,不怨天尤人,一直在默默的钻研和努力,有一种“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精神。三是目标专一。夏宁邵一直在微生物学、病毒学研究探索,实践了“一万小时成专家”定律。四是他遇到了人生“伯乐”厦门大学。在他的科研之路上,厦门大学给了他最大的信任、最好的科研条件。估计他工作过的娄底中心医院也给了他不少支持。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而夏宁邵幸运地遇到了!

  这四个因素中,前三个是内因,第四个是外因,但外因必然通过内因起作用,正所谓“自助者,人助之”。人天赋有高低,遇到伯乐有运气,但勤奋、目标专一则是每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一旦做到,将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正如《中庸》所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所以,虽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成为院士,但每个人只要有了夏宁邵那样的执著和定力,一定能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

  比如娄底的曾国藩天赋并不高,但他肯下笨功夫,以每天坚持做12件事、一生从不间断的努力,取得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成就。我每次诵读他极其通透的家训,欣赏他极富功力的书法,品味他脍炙人口的对联,不禁叹为观止。他用自身的行动,证明了他倡导的“拙诚”“有志有识有恒”“惟读书可变化气质”,所以,我说他的家训是“人生最好的教科书”。

  还有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同样出身贫寒,学历不高,但他凭着“六项精进”,一手打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挽救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被誉为“经营之圣”“哲学家最出色的企业家、企业家中最出色的哲学家”。

  古人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惜的是,这些古训经常被人当作大道理,讥笑为没有营养的“心灵鸡汤”。如果父母、老师和孩子、学生讲,很可能会出现“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情况。一些孩子或许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也可以像曾国藩、稻盛和夫、夏宁邵一样,通过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行动,将“大道理”变成“小道理”,再变成“真道理”。

  可惜的是,一般人只能看到美丽的花朵、好吃的果实,看不到果树拼命往下扎根的努力,看不到农夫精心的耕耘。还有一些人,急功近利,早上播种,便希望晚上收获。一些年轻人,不愿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偏偏有太多“感性的烦恼”。当有一天他们懂得这些道理时,可能韶华已逝,机会不再。

  或许,通过努力,还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更无法取得曾国藩、稻盛和夫、夏宁邵一样的成就。但是,只要我们努力过了,就问心无愧。而且,只要努力,必有进步。“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不妨以更开阔的视角来正确看待成功。不一定是取得曾国藩、稻盛和夫、夏宁邵一样的成就才叫成功,任何人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一种上进的态度,每天在努力,每天在进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说就是成功。

  而且,世俗的成功并不是唯一,在努力的过程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磨炼自我、提升自我,才是更值得重视的成果。相比浩瀚宇宙,人终其一生,不过是井底之蛙,人可做的是,将这个井口尽量扩大一些。在离开人世时,回首往事,发现自己拼过、爱过、笑过、流过泪、行过善、体验过,比来的时候更高尚一点、更完善一点,没有浪费生命,便算是人生无憾。可惜,现代社会诱惑实在太多,能够顶得住诱惑的人为数不多,所以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真心期待,每一位年轻人,能够“有志有恒”,将一个个“大道理”变成“真道理”。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