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2月08日> > 第15版 > 新闻内容
邹夫仁的故事美术班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安敏

  寒假期间,家中孩子从上海返回老家,一直想尝试绘画学习。在娄底,无论是专门授课的美术机构,还是业内的艺术工作者我都略知一二。家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较近,我便不由想到其中美术与设计学院的邹夫仁老师。邹老师为人踏实肯干,属于埋头做事的类型,教学颇有建树。

  我把五岁的孩子送到邹夫仁画室。开课时人不多,只有不超过十个孩子。他见我对学生人数有疑问,便解释到:“绘画教学人数不能太多,教室里排排坐,太约束孩子们发挥。”我虽仍有疑惑,但出于对邹老师行为方式和为人品德的信任,暂时将问题埋藏于心。

  邹老师的画室是孩子们放飞想象的“舞台”。他从不刻意约束学生的具体位置,高桌矮桌都有。“我们不排排坐,孩子们自己找喜欢的、适合高低的位置,坐地上也行。等到绘画正式开始,无论是大台板、小书桌,还是立着的画板都可以画。”我还看到,各式各样的纸和笔在宽大的画桌上举手可拾,任人挑拣。

  开课时,邹老师在画板上画了一个正方形,说:“孩子们,这是什么?”孩子们纷纷畅所欲言,像方块、像口字、像蛋糕、像张纸、像扇窗……邹老师露出满意的微笑:“大家再发挥想象力,它还像什么?”

  孩子们活跃起来,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形容自己的所思所想。邹老师话峰一转:“那它还可能变成什么呢?”

  “变成房子。”“变成汽车。”“变成桌子。”“变成机器人!”

  “大家告诉我,在这个正方形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随着孩子们各自想象的描绘,正方形已从最简单的几何形状,通过各种线条、方块的组合与叠加,扩展为一幅有场景、有对象的生动图案。邹老师又灵机一动:“这幅画上是不是蕴藏着一个故事啊?”

  “是!”一个小朋友立马抢答。邹老师说:“这个故事是我们在座的小朋友一起编出来的,有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吗?”话音刚落,立刻有小朋友站起来,绘声绘色地讲述具体情节。

  随后的课间时间,邹老师让大家先休息再自行决定绘画类型和工具。“画什么,画得像不像,都不要紧。今天我们先欣赏作品,明天我对着你们的画来讲故事。画面内容越丰富,故事讲述一定会更精彩。”

  课后,有家长问邹老师:“不需要先从基本功教起吗?如果不画个示范让他们临摹,孩子们怎么动笔呢?”邹老师有些腼腆地笑笑,说:“我的美术课从不做具体示范。艺术创作最为关键的要点是不能走向模板化、程式化、刻板化。我要培养的是他们的想象力,是以后无限成长的艺术空间。”

  “示范与临摹很容易限制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我尝试的幼儿美术教育,就是在萌芽阶段激活他们最本真的思维,不让他们的画笔受任何拘束。”邹老师话语恳切:“基本功随着专业度的提升会自然掌握。现在的孩子思维跳跃,善于想象。如果过分纠结具体范式,孩子们容易因枯燥乏味而缺失学习兴趣。”

  上课的这几天里,不仅孩子们彼此熟悉,我与娄底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学校的邓少根老师、龚苇老师也交谈甚欢。我曾经也是老师,和她们本就有身份上的亲切感。在聊天途中,我得知上培训班的除了我带的是孙子,她俩带的分别是女儿和儿子,育儿教育也自然成为我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一天课后,我们三人与邹夫仁老师畅聊起来。先是我们一致赞赏一个孩子的画,纷纷感慨年纪虽轻但绘画成熟度已经很高,将来必会大有作为。然而邹老师却提出相反看法,说这孩子系统上过美术班,基本功非常扎实,而且较好地掌握了国画技巧。但他所有的画面都是中规中矩的,类似教科书内的插画,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独特。

  他说,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并不提倡这种教科书式教法。艺术创作过程中,不需要按照特定的模板画出指定的对象。绘画者应当产生这样的共识:我要画我自己的,不画别人的。我的作品一定会有独特的价值所在。

  “如果在教学初期就手把手带着孩子临摹不同事物,等于从小扼杀艺术天性。所以对这个孩子,我一直尝试着把模板化的规矩打破。现在,他也开始有自己的故事,创作思路也愈发开阔了。”

  邹夫仁说着,把我、邓老师、龚老师三人孩子的画找了出来。他让我们看邓老师女儿欧阳沐晨笔下的作品。沐晨很会运用线条,不同线条的创意组合让画面显得栩栩如生。好的线条是有故事的,这些线条会不自觉地映射出创作者脑中所思所想,以及个性化的艺术内涵与独特美感。

  “小孩子天生就会画画。有时孩子随意画出的一个造型却是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里面蕴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无比强大。有些事物,小孩看一眼便能挖掘到核心特征并表现出来。”邹老师这个观点我深表赞同。我家孩子有一回在电视屏幕上收看了航天发射的画面,一转眼的功夫他就能把整个发射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在画板上。

  邹夫仁说,龚老师儿子王品涵才来时,扯着老师的手要求给他示范,说自己不知道画什么。邹老师问他,你最喜欢什么?你最近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品涵马上说:“我最喜欢鱼。”于是他就画了摆在家里的鱼缸,以及自己和爷爷在鱼池边给鱼喂食的画面。这就是属于自己的生活故事。

  “孩子是喜欢依赖的。老师示范次数多了,自己就会停止思考。与此同时,孩子本身也是有天赋的。总是教他怎么画,最终产物依旧脱离不了老师的固定思维。艺术创作先要懂得个性,要体现自我,与数学、物理的学习方法截然相反。数学、物理是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果,而艺术往往避免得出同样的结果。”

  跟邹老师这么一聊,我们三人都对“教学”二字有了更深的领悟。各学科有各自匹配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邹夫仁的幼儿美术教学,其思考方式和行为实践都是从个性出发。他懂得利用孩子的天赋,他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他尊重孩子的潜在意识,他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他要让他带的每一位孩子的美学空间内,都生长着由一块块元素不同的创意土壤所孵化出的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艺术之花。

  邹夫仁老师一方面创造让这些幼小心灵茁壮成长、肆意发挥的空间,一方面又让孩子们在课堂内外活跃于当下故事,不脱离于现实生活。他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与课间休息的孩子们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启发他们画笔下的故事。与家长们谈笑风生,一反以往的沉默寡言,在融洽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心得体会。

  一堂美术课,百态师生情。这样有欢乐、有价值、有内涵的美术班,其意义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学习艺术创作,更是将幼儿艺术理念铺陈在这些学子笔下的绘画世界,用心孕育他们创造万千气象的勇气和信心。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