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国和
仿佛也就弹指一挥间,走上三尺讲台已有34年。这些年,我凭借着一股子“霸蛮气”,从青涩到成熟,从束手无策到游刃有余,回首往事,感慨系之。
在我四十五岁那年,从农村借调到城里一所小学,我满腔热血,雄心勃勃,没想到开学报名就碰了一鼻子灰。
那一天,我清早就坐到教室里等候家长和孩子来报名,一位家长见了我转身就要走,嘴里大声嚷嚷:“怎么换班主任了呢?学校不是承诺我们让X老师带到毕业的吗?”这也难怪,我这个新班主任刚从乡村学校来,穿着纯朴,浑身上下一股泥土味儿,跟前任班主任的气质相比,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
这位家长的态度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强装笑脸,不卑不亢地说:“这位家长,您是怀疑我的能力吗?人不可貌相,我可是凭实力考进来的!再说,有教育专家指出,孩子一到六年级一直不换班主任,并非幸事,中途换换班主任也许能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
后面来的家长连声附和,这个家长才黑着脸悻悻地报了名。
事后,家委会主任打电话告诉我:“这黑脸家长是肖歆(化名)的妈妈,是班级家委会惹不起的刺头家长……”
那一天,“刺头”家长虽然“冒犯”了我,但给我提了个醒,接手新班,我得使出浑身解数,先让家长接受自己。要想改变家长和学生的看法,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我得马上召开家长会“推销自己”。
心动就行动。我立马召开家长会,在会上讲述了我在村教学的经历,我如何过五关斩六将评为市级骨干教师的故事,然后进城来。会后,家长们意识到了我是有经验、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围着我要电话号码,纷纷表示好好配合我的工作。但“刺头”家长却坐在角落没动。我心想,不能让她小瞧我这个“老班”的心胸。于是,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和她交流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她的脸终于“由阴转晴”。
我以为接下来会“风平浪静”,可是好景不长,在一次亲子活动中,一个家长无意间发现肖歆头上长了虱子,便拍了一张照片发在班级微信群里提醒家长检查孩子们的头发,虽然照片仅显示了肖歆的后脑勺,但这下捅了“马蜂窝”。肖歆妈妈以为是我发的照片,一个电话打过来,劈头盖脸对我一顿吼:“老师,你也是从农村来的吧?你小时候头上就没长过虱子吗?你怎么能发照片公开孩子隐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呢?我告诉你,如果我女儿有什么事,我跟你没完!”我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保持沉默,任凭对方尖锐刺耳的声音通过电磁波撞击着耳膜。对方发泄几分钟过后,我才强忍委屈,不咸不淡地说:“请听我说两句话,第一句,照片不是我发的,而且发照片的家长并无恶意;第二句,请你加强情绪管理,这对你和孩子都有好处。”
肖歆妈妈冷静下来后,也许是觉得自己太过分了,让孩子给我道歉。当肖歆怯生生地代她妈妈向我说“对不起”时,我的心一下就软化了。我摸着她的头怜爱地说:“你没有对不起老师,是你妈妈情绪失控错怪了老师,我不会跟她计较的……”接下来的日子,为了消除肖歆的戒备心理,我努力地去发现她的优点,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她,孩子表现越来越优秀,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人心都是肉长的。从此,肖歆的妈妈再也没有找过茬,还经常主动向我询问孩子的情况。
我深深体会到,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班主任工作中难免遇到一些“刺头”家长。在和“刺头”家长的交往中,学会控制情绪,敏锐地捕捉对方关注的焦点,给家长以消除误解和自我反思的时间。当家长看到老师的真诚和孩子的进步,就会理解班主任的
良苦用心,使家校关系走上良性轨道。这过程需要勇气,这勇气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那股子“霸蛮气”。
就是凭借这股子“霸蛮气”,我虽已年过半百,仍然坚守在三尺讲台,继续发光发热,直到退下来的那一天。